河南博物院:瞄准一流 砥砺前行 为中原更加出彩谱华章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省文物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2-11 00:00 浏览次数:

瞄准一流 砥砺前行 为中原更加出彩谱华章

河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  丁福利

 

河南博物院1927年创建于开封,1961年随省会迁至郑州,现馆舍1998年5月1日正式落成开放,当时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国家级现代化博物馆之一。2008年首批实施免费开放。不久成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之一。2009年初实施“三贴近”功能提升工程陈列改造项目,改造后的陈列展览于同年11月对社会免费开放,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高度称赞。2015年,主展馆再次闭馆,开始实施抗震加固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20年6月开馆。主展馆闭馆期间,在东、西两个配楼相继推出了“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和其他临时展览,河南博物院的开放服务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克服种种困难,始终瞄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标准砥砺前行,着力为中原更加出彩谱华章,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现综合汇报如下,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一、2010年以来的主要成果

 累计接待观众近2000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330多个,征集收藏文物5000多件,保护和修复文物2000多件,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60多部,推出社会教育服务活动10000多场次,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人文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河南省文明单位”等全国、全省最高荣誉100多项。连续多年在一级博物馆和央地共建国家级博物馆绩效评估中保持第一方阵领先地位。

(一)打造精品展览,开拓公众文化视野。

围绕“文明向心力系列”“大师系列”“艺术系列”和“发现系列”等系列主题进行统筹,形成了以原创陈列为特色,精品展览为亮点,专题展览精彩不断,传统展陈与数字效果相结合的展览格局。一是体现中原特色。先后举办了“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中国屋檐下——河南建筑明器展”“匈奴与中原——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首届中原国际陶瓷双年展”等原创性展览。二是紧扣时代热点。先后举办了“福尔曼镜头下的中国——中原大灾难纪实影像展”“人民呼唤焦裕禄展”等。三是追求精品。“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展”等展览连续四年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三是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在美国、比利时、卢森堡等国家推出“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来自河南博物院的远古和声”等展览,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的中国,努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和影响力。四是推动两岸文化交流。连续多年与台北历史博物馆合作办展,深化交流合作,引进和推出“墨韵风华——近现代水墨书画名家作品特展” “玉意深远——中原古代玉器文化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60多年来海峡两岸在展览交流上的新突破,影响深远。五是文化援疆。“青铜文明·中原瑰宝——河南夏商周出土文物展”作为文化援疆的重要项目,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哈密、伊犁三地博物馆展出。六是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自主策划或与兄弟馆联袂策划举办了“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展”“丝绸之路与中原展”。

此外还先后从省外、国外引进了“百年风尚——旗袍和时装艺术展”“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展”“金字塔——不朽之宫”展览等众多外展。

十年来,河南博物院还依托和突出文物藏品优势与特色,坚持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尤其是主展馆闭馆提升改造期间,打造或参加外展数量屡创本院乃至全国博物馆历史新高,院藏文物精品先后赴30多个国家、地区和省市展出,成为河南博物院展览体系中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持续实施品牌战略。

因应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社会教育品牌战略,以品牌树形象、聚人气,拉动可持续发展,在年均举办各类社会教育活动1000多场次的基础上,相继打造了叫响全国的博物馆教育一系列品牌。一是连锁化历史教室品牌。融藏品解读、文物保护观摩、参与互动体验为一体,开办10年,不断创新,从单一教室走向连锁,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线上”与“线下”互动和“无边界”教育覆盖。目前已发展到院内1个(总部),院外8个(分部),实现了全省布局,多地联动,每年累计推出4个系列、50多项主题教育课程近700场次,包揽了河南博物院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半壁江山。先后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等部门评定和授予的“全国博物馆完善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首届中国博物馆教育项目评选优秀示范案例”、“第四届全国十佳文博数字技术产品及服务奖”、“2015-2017年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十佳教学设计奖”、“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示范项目。二是特约讲解品牌。融讲解、讲座、互动体验为一体,短短三年累计1000余场次,已成为文旅融合、研学旅行新亮点。三是河南讲解培训基地品牌,在省文物局支持下,10年累计举办培训班62期,3000多名学员遍及全国,人才辈出;四是中原国学讲坛品牌。围绕文明向心力和社会热点,平均每年邀请知名专家推出公益讲座30多场,仅2019年直接受众近两万,网上关注讲座人数达百万,讲坛官方微信“文博河南”覆盖受众超过30万人。四是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品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横生,常年活跃于社会各方。五是传统文化育苗工程品牌。以“国宝讲解小明星+”模式锻造出一支集讲解、展演、服务于一体的庞大的青少年文化教育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既是育苗工程的受益者,也是传统文化的小小传播者。六是暑期少儿活动节品牌。目前已举办九届,围绕不同主题,推出多个板块的活动,融合了培训、参观、游历、竞赛、亲子互动等项目,社会影响广泛。七是志愿服务品牌。目前注册在岗志愿者910人,累计为社会提供义务服务310万小时,提供义务讲解15万批次,志愿者微博年访问量达到7000多万次,团队及个人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20多次。八是文创大赛品牌。连续举办六届河南省博物馆文创设计大赛,不仅影响力创全国文博界之最,还拉动文创开发资源整合,经营业绩增速大步跨越走在全国前列。九华夏古乐展演品牌。依托古代音乐文化复原研究成果,持续推出惠民公益展演累计10000多场次,并受邀赴国内外各地参加主题活动,已成为河南博物院对外交流的一枚“金色名片”。

在精品展览和丰富的社教品牌活动的影响下,河南博物院免费开放以来服务观众数量稳中有进。基本维持在200万人左右。即使是2015年7月主展馆闭馆开放面积缩减90%的情况下,年观众也保持在160万人次左右。

(三)推进馆藏文物体系建设,加大文物收藏保护力度。

不断拓展藏品征集渠道,丰富藏品种类和数量,提升藏品档次,构建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互为补充的收藏体系。 馆藏文物数量由14万件增长到19万件。加强文物保护软硬件建设,4000平方米的新建文保楼已投入使用,博士生、硕士生、修复师不断充实文保队伍。“文物古籍精品保管柜”项目荣获“第三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奖”,《干缩变形木质文物润胀复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十二五”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先后被国确定为全国可以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河南省中心;河南省纸质文物保护研究培训中心;河南省金属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承担了中国博协安全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的工作,成为中国博协最活跃的专委会之一。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守牢安全底线,连续实现第40个馆藏文物安全年。

(四)拓展科研平台,稳步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一是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研究,与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建立了牢固的科研合作共赢关系。二是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术提升。如2018年申报2个科研项目分获省社科规划办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院每年自主立项科研课题10—15项。三是将《中原文物》办成全国一流学术期刊。连续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国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编辑出版《中原古代文明之光》系列丛书等50多部著作,《中原古代文明之光》获中国社科普及奖,《鼎盛中华:中国鼎文化》《谁调清管度新声——丝绸之路音乐文物》先后被评为“年度全国文化遗产十佳图书”。

(五)加强文化传播与交流,不断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

先后与国际博协、欧洲博协、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法国、塞浦路斯等国家的文博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交流机制。首倡并作为盟主单位,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发起成立了“客家文化博物馆联盟”。首倡并组织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联盟。加强对中小博物馆的业务指导和帮扶,2015年,首次实现对院外文物保护修复数量超过本院文物保护修复数量。历史教室连锁机构品牌相继落户开封、平顶山、洛阳等省内兄弟博物馆,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加快文物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和传播普及。做好“河南文化网”“河南文物网”“河南博物院网”三大网站的维护运行,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依托院大数据库,利用新媒体、自媒体,扩大社会影响力,使河南博物院官方微博、微信的粉丝数量及移动终端APP下载量达到国内博物馆领先水平。尤其是在学习强国平台推出了备受关注的“中原藏珍”系列纪录片,其中原创视频《莲鹤方壶》荣获国际博协“银奖”。

(六)完善科学管理和人才培养,为事业发展注入活力。

一是完善理事会管理,确保理事会有效运转。二是规范制度管理。2012年、2018年、2019年三次对使用多年的《河南博物院制度汇编》进行了整体修订完善和再版,对新增补的30条规章制度汇编印刷出版。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开设北京大学河南博物院讲堂、郑州大学河南博物院历史讲堂,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常态化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和青年沙龙,提高青年干部的思想认识、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意识。连年引进优秀人才。创新实施了人才培养“传帮带”工程。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适应新时代对博物馆新要求的内部管理体制尚需调整优化;二是进入老化期的不少硬件设施亟待提升改造,广受关注的主展馆抗震加固维修工程需要加快推进;三是人才队伍储备不足,学术带头人依然偏少,结构性失衡现象依然突出;四是学术成果与同类大馆相比还不够突出;五是藏品保护基础工作有待提高,新入藏文物的质量数量与国家级博物馆还不相适应;六是博物馆智慧化建设步伐还需要加速提档升级;七是缺乏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所匹配的工作机构和复合型人才。

三、今后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今后,在事业发展中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瞄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标准,奋力推进我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中原更加出彩再谱新篇。为此,一是要在创新发展中出实招;二是要在传播教育上见成效;三是要在文物保护利用上下功夫;四是要在中原文化影响力上求提升;五是要在学术研究上求突破;六是要在数字化建设上求助力;七是要在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上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