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来,我院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科技厅和省文物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务实进取,完成了年初制订的各项业务工作阶段目标和任务。现将本年度业务工作概要总结如下。
考古发掘与科学研究
1.配合基本建设文物保护工作
我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完成了省内铁路、公路、水利工程、城市建设等一些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本年度配合蒙华铁路、太焦高铁、出山店水库、引江济淮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和城市基本建设工程,对50余处文物点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4万余平方米。配合基本建设考古中以课题意识为统领,将所有的考古发掘纳入学术课题之中,增强工作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全面性。
其中,配合地方工程项目建设新发现的淮阳时庄新石器时代遗址,目前共揭露面积2000平方米。遗址主体是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龙山晚期遗存。这一区域内集中分布有各种形制独特的建筑遗存,这类遗存的性质是属于房屋或者仓屋,或是与祭祀有关目前还不能确定,其布局、相互关系等情况还需要下一步的发掘进行研判。目前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类遗存分布比较集中,性质和功能应当一致,是一处具有相对单一独特功用的小型聚落,为国内同时期遗址所罕见。
配合蒙华铁路建设,对城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4600余平方米,以仰韶文化早期遗存为主,另有少量仰韶中晚期和二里头文化遗存。现已清理仰韶早期房址29座、墓葬48座、瓮棺葬96座、灰坑430多座、陶窑26座、壕沟3条等。该遗址的发掘是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以来,仰韶早期遗址的又一次较大规模发掘,获取的大批遗迹遗物为进一步认识仰韶早期文化特征,尤其是以往较薄弱的豫西晋南地区东庄类型的文化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
配合济源延庆外国语学校项目和商住楼项目等对济源柴庄商周时期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确认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发掘遗迹有聚落壕沟、房址、陶窑、墓葬、道路、祭祀坑、夯土等。房址26座,保存较好,均为半地穴式,大多保留有门道,灶和壁龛。商代晚期墓葬发现有13座,其中一座为甲字形,墓葬排列有序,填土经过夯打,均有活土二层台、腰坑,殉狗等,少数墓葬有殉人。道路1条,宽约2米,鹅卵石铺底。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蚌器、骨器等。依据出土的遗迹和遗物的形态特征推断,遗址年代从殷墟二期延续至西周早期。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末周初的社会政治变革提供了实物资料。柴庄遗址扼守轵关陉东端,北为太行山,南部为黄河,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是周灭商和商王朝经略晋南和关中盆地的军事要地。
以上三处遗址均已入围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在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当地政府已决定对淮阳时庄遗址、济源柴庄遗址进行原址保护,树立了基本建设与文物保护双赢的典范。
另外,配合基本建设工程还发掘了灵宝底董仰韶文化早期遗址,取得了新的重要发现和成果。
2.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等考古发掘工作
2019年,配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隋唐大运河永济渠黎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对渑池仰韶村遗址、黄山遗址、淮阳县平粮台遗址、濮阳戚城遗址和高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叶县常庄墓地、南阳府衙铸币遗址、汝州张公巷窑址、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10处大遗址开展考古工作。
其中,首次对渑池仰韶村遗址进行了系统性的考古勘探工作。通过此次对仰韶村遗址大范围系统性的考古勘探工作。仰韶村遗址现存面积达30余万平方米。从聚落形态布局和发展演变来看,仰韶村遗址内部可分为仰韶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两个不同时期的聚落。仰韶文化时期是遗址的发展兴盛时期,地层堆积较厚,遗迹丰富,发现有房基、灰坑、陶窑、墓葬、北壕沟等,是该地区仰韶文化时期的一处中大型核心性遗址聚落。
南阳黄山遗址发掘面积1300多平方米,清理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多间式房址3座、中型房址2座、小型工房遗址2座,屈家岭文化时期墓葬55座,仰韶和屈家岭文化瓮棺葬68座,出土了数量较丰富的玉料、玉坯料、半成品、成品、废品,丰富的砺石、石刻刀、钻头、陶纺轮等工具,可以肯定这是一处仰韶文化时期大型玉石器作坊中心,填补了新石器时代中原玉器制作遗址的发现空白,取得了重大考古发现。其中屈家岭文化3座出土独山玉玉钺的高等级墓葬、残存107个猪下颌骨的祭祀坑、30件猪下颌骨的祭祀坑等也是新发现的亮点之一。
3.学术课题考古调查与文物保护规划编制
我院联合平顶山市文物局对平顶山市鲁山县境内沙河、荡泽河流域的旧石器展开联合考古调查,调查重点是河流、冲沟、洞穴。目前,已在鲁山县内发现旧石器地点30余处,洞穴5处,采集石制品200余件,其中10余件出自地层中。初步判断,鲁山县境内的旧石器地点以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为主,未见晚期典型细石器。这些旧石器地点的发现填补了鲁山县境内没有旧石器遗址的空白。
完成《河南楚长城总体保护规划》等10项国保单位与省保单位大遗址的考古钻探和调查工作,均取得重要发现或进展。
重大学术课题考古工作计划的编制工作
编制修改完成了“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研究”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两个重要学术课题的工作计划,为国家文物局及时批复、支持这两项学术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赴外考古工作
继续实施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的联合考古发掘工作。出土有包括金龙在内的重要遗物。目前所发现的遗迹现象表明该墓葬在研究匈奴贵族葬俗及匈奴与中原汉王朝的互动交流等问题中具有十分特殊的价值。这些考古发现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信平台“河南考古”首次披露,随后新华社海外频道以英文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被多个国家的媒体转载。入选美国考古杂志《Archaeology》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Archaeology》是美国考古研究所(Archae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也译为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面向公众的双月刊考古杂志,已有70余年历史,目前在全球的读者群体约25万人。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自评选以来,中国境内先后共有5项考古发现入选,蒙古境内的考古发现共计2项入选。这也是中国考古学者实施的国外考古项目首次入选。
对肯尼亚博高利亚湖遗址(Lake Bogoria Site),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工作。完成发掘面积60平方米,包括博高利亚湖遗址第1地点和第2地点,共发现石制品2000余件。
三、加强文物科技考古与科技保护工作
1.科技考古工作
我院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稳定同位素、植物及寄生物考古实验室按期完成南阳黄山遗址、郑州商城遗址、灵宝城烟遗址等多处遗址的科技考古工作。
2.科技保护工作
完成唐河、汝州、鹤壁、山西侯马等青铜器和瓷器保护修复项目,共完成保护修复青铜器300件(套)。
完成《郑州商城城墙遗址断面保护方案》《洛阳含嘉仓遗址本体调研及勘察报告》《渑池仰韶村遗址文化断面本体保护立项方案》《商城书院街文物提取工作》《雄安新区南阳遗址本体保护方案》等12项保护方案。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
2019年,我院继续重视加强学术交流,年初举办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8年度考古工作交流汇报会”,邀请我省各地市业务单位与会,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举办“天中论剑--中原古代铸剑技术及剑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三门峡仰韶文化考古新进展研讨会”“‘东北亚青铜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业务人员参加了“第九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苏鲁豫皖地区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议”等多个学术会议,加强了与国内学界的学术交流。
承办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2019年度河南省考古发掘技术人员培训班”。经申请并获批成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目前是唯一省级考古院所获批的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
我院梁法伟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孙蕾入选2019年度中原青年拔尖人才。
五、推进考古资料整理研究,办好学术期刊《华夏考古》
按时出版《华夏考古》,在2019年第1期推出“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郑郑韩故城北城门遗址春秋战国时期遗存简报》,以及在历史时期的考古工作中有着重大影响的《开封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2012~2017年勘探发掘简报》。
继续进行三门峡庙底沟遗址、郑韩故城、辛村遗址、南水北调禹州雍梁故城遗址、菜园遗址三门峡大唐电厂墓地等数十处遗址出土资料的整理。
出版《商周青铜器铸造工艺研究》《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2011-2017年)》《商水杨单庄墓地》《登封双庙战国秦汉墓地》等学术研究、考古报告等著作,全院研究人员在《华夏考古》等期刊杂志发表考古简报、研究文章等共计30余篇。
六、加强文物资料管理和安保工作
做好纸质资料库房日常清洁、防火防盗、防虫防霉工作。
完成院藏拓片资料整理、建档(含电子档案)4500余份,先秦至五代十国的拓片资料已整理完毕;照片资料整理、建档(含电子档案)152份,待下一步扫描后形成数据库基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