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绿松石龙形器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3-24 00:00 浏览次数:

    传承历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欢迎收听《河南文物之窗》。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时,在墓主人尸骨上,发现了这件距今3700多年的绿松石龙形器。绿松石龙形器龙身长64.5厘米,由2000多片菱形鳞纹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的大小在0.2厘米至0.9厘米之间,厚仅0.1厘米左右。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用工之巨、体量之大、镶嵌工艺之精巧、绿松石用料之多,在目前所见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独一无二,考古学家誉其为“超级国宝”。有学者认为这件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可能是象征权力的“龙杖”。而该件龙形器的主人,不是当时的“王”或王室成员,就是负责主持夏王朝图腾神物祭祀的“御龙氏”。龙是神异灵物,是多种动物的综合,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舜帝时期已经有“豢龙氏”官职,夏朝兴起之时,有“青龙止于郊”的祥瑞传说,更有神话传说夏禹是黄龙的化身,可见龙在夏朝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图腾象征。华夏民族的祖先以龙作为图腾崇拜,龙真实而又虚无的形象,逐渐演化成为华夏儿女的民族信念和精神象征。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的发现,证明早在夏代,先民们已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来崇拜。从1987年濮阳西水坡遗址出土的蚌塑龙图,到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到商周礼器中的双龙龙纹等,可以清晰看到中国龙的形象一脉相承,进一步证明中华龙文化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