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发现,我国最古老的雕塑可以追溯到13500年前,造型是一只不到2厘米长的“小小鸟”。这是迄今已知最古老的中国雕塑品,中国雕塑艺术由此向前推进了8500多年。
这只“小小鸟”就是出土于许昌市建安区灵井镇西部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灵井鸟雕像,它也是迄今所知唯一的动物站立在基座上的旧石器时代雕塑作品。
灵井鸟雕像非常小,雕刻鸟身长2.1厘米,高1.2厘米,厚0.6厘米,保存十分完整,颜色呈灰褐色,表面光滑,局部显示清晰的雕刻痕迹,已经形成化石,有很强的吸水性。形体粗壮,短头,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
它以均匀烧烤过的鹿角为材料,用细石器中的雕刻器精致雕刻而成。雕刻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和切割四种不同技术,在较小的物体上达到惊人的平衡和美丽。其雕刻艺术高超,手法精湛,鸟身线条简洁流畅,形态完美,静中富有动感,翅膀部位刻线寓意羽毛,非常细致,栩栩如生,足部前后两端刻有对称的凹槽,形成很平的底座。艺术家没有雕刻这只鸟的腿,而是削了一个可以让它站立的底座。如果将鸟放置于平整的面上,可以平稳站立且能让它转动,说明当时人类已熟练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在民间,鸟是吉祥的象征,雕刻鸟的出现,可能寓意古代居民祈盼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无忧无虑地生活,同时也可能是古人类图腾崇拜观念的反映。
此前所知中国鸟类雕塑遗物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考古学文化,如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等,其绝对年代约为距今6000年至5000年,它们与灵井鸟雕存在着一定相似性,但其形体一般较大,所用材料有陶和玉石,也有少量骨雕作品,但在雕刻技法上与灵井鸟雕存在很大差异。
在东亚,之前并未发现过这类雕塑艺术,之后也不见其继承者,灵井鸟雕像的来源和去向目前仍是一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