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网格纹铜鼎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1 00:00 浏览次数:

在汉语中,“鼎”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信用”等含义,往往与天道人心有关。定鼎、迁鼎、问鼎、鼎立、一言九鼎、大名鼎鼎等词汇,无不彰显着鼎文化曾经的鼎盛。

“网格纹铜鼎”,1987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鼎,号称“华夏第一鼎”,堪称国之重宝。

网格纹铜鼎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10厘米,收口、圆腹、平底、锥状三足,腹饰不规整的方格纹,口沿上有两个半环状耳,腹部饰以很不规整的带状阳线网格纹,其造型和纹饰风格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几乎完全一致,但材质却是当时罕见的贵金属——青铜。

夏、商、周三代承替延续千年之久,创造了绚丽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一般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之分,被称之为“国之重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据有关文献记载,氏族社会晚期,中原大地洪水滔天,华夏诸族共推大禹治理水患。大禹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因势利导,凿阙开河,经过1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降服水患,实现了河晏水清,天下太平。于是,华夏诸族推大禹为首领。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九鼎”也就成了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九鼎铸成之后,曾经流传了夏、商、周三个朝代。后来,“桀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后,成王又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东周末年,王室式微,天下混乱,九鼎失位,不知所终。

禹铸九鼎的传说盛传古今,二里头考古发掘目前没有证实这个传说,但却充分表明,二里头时期中原冶铜有了飞跃性发展。千百年来,鼎被赋予太多的神秘色彩,已经浓缩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