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仰韶村遗址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 河南新闻广播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29 00:00 浏览次数:

仰韶村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镇仰韶村南部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因抬头可见韶山而得名,距渑池县城9公里,为5000至7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遗址。

1921年10月至12月,受聘于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调查所的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经报请当时的北洋政府同意,会同中国地质学家袁复礼等人,首次发掘了渑池县仰韶村遗址,出土了一批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遗物,后被考古学界命名为“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度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全国现已发现五千余处同类型文化遗址。

仰韶村遗址总面积 30 多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4 米,自发现以来,共进行过三次考古发掘,第一次即安特生等人的发掘,第二次为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发掘,第三次为1981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发掘。通过三次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遗址的文化内涵,确认该遗址为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东周文化等不同时期文化遗存的混合型古遗址。

1961年,仰韶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仰韶村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二五”期间重要大遗址名录,2015年9月,仰韶文化博物馆成功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验收批复,2017年,仰韶村遗址又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仰韶村遗址的发掘,开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先河,同时也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被誉为中国考古学的“文化圣地”,因此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