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游击 豫东开局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映象网 作者:朱保磊 发布时间:2021-05-17 06:55 浏览次数:

  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值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敌后游击 豫东开局

  1938年夏,徐州、开封相继沦陷于日军之手,国民党军队纷纷溃逃,华中战局急转直下。9月,河南省委在确山县竹沟镇组建了300余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彭雪枫率领下于9月30日誓师东进。10月上旬,彭雪枫部与吴芝圃率领的豫东游击三支队、肖望东率领的先遣大队统一整编为1000余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后进入豫东敌后。

敌后游击 豫东开局

  彭雪枫将军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敌后,开辟了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中共豫皖苏省委在永城书案店建立。

敌后游击 豫东开局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由彭雪枫等同志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所创建的一块根据地。它以永城为中心,包括东到皖东北、西抵睢杞太、北依陇海路、南跨涡河直至淮上的广大地区,是华北、华中我军联系的纽带之一,是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向东挺进苏北、向西连接中原的前进阵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它的创立,是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标志之一。它的巩固和发展对于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以及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创立后,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敌、伪、匪犬牙交错的夹击中,灵活运用游击战术,豫东抗日烽火渐成燎原之势。到1939年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已逐渐发展为拥有六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区人口达430余万、下辖24个县的坚强抗日阵地。在不断发展壮大根据地同时,新四军为豫皖苏边界人民兴利除害,恢复工农生产,发展了边区文化宣传和教育卫生事业,稳定了社会秩序。

  1940年3月18日,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扩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即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培养了各类人才3600余名。

  红色血脉奔流不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1944年9月11日,37岁的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永城县更名为雪枫县,抗大四分校命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敌后游击 豫东开局

  当年的烽火战场,如今变成珍贵的历史遗存。彭雪枫将军在永城李寨麻冢集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在极其艰难的办学条件下,及时为部队和豫皖苏边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为解决水患问题,彭雪枫带领游击支队和当地群众开挖的那条长约10公里、自李寨村经皖北涡阳县新兴集、最后流入淝河的河,也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被赋予了带着红色情感的名字“新四沟”,为此,永城市李寨和新兴集百姓还分别在两地立碑纪念。直到今天,彭雪枫为了补充部队给养、接济当地断炊群众而卖掉自己心爱战马的故事还在豫东大地广为流传。

  当年的历史遗址,今天成为人们缅怀先烈、洗礼精神的红色圣地。作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中心的永城,也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能,打造了“汉兴之地、能源之都、面粉之城、生态之市、长寿之乡”五张名片,成功举办九届中国面粉食品博览会,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书法之乡等荣誉称号。如今的永城,到处花草成海,碧树成荫。2020年,永城市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第65位。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清澈的新四沟依旧绵延不息地滋润着沿畔永城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帮扶和红色精神的鼓舞下,永城正以雄壮的姿态飞速蓬勃发展着,为今日豫东群众幸福生活立下汗马功劳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也成了当地红色文化教育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