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与“今”的对话中 洛阳这样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6-02 08:43 浏览次数: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是洛阳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重要举措。2020年3月,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在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支持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工作部署,洛阳出台《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推进“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

  “十三五”以来,洛阳积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加强华夏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不断提升洛阳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擦亮古都洛阳新名片。

  目前,洛阳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达到102家,还有一批富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博物馆正在加紧建设,博物馆总数和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文化传赓

  发挥“文物大市”资源优势

  洛阳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国有馆藏文物419986件(套),非国有博物馆在册藏品51914件(套),为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东方博物馆之都”建设过程中,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博物馆之都”建设工作,先后到围棋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博物馆、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实地察看,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部署相关工作安排。

  为了让河洛大地的一座座博物馆“活”起来,让广大群众“为一座博物馆而来这座城”,洛阳坚持保护为主、规划先行,持续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积极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把大遗址保护同旧城改造、文化产业、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在提升“老三篇”的基础上叫响“东方博物馆之都”、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新三篇”,在“古”与“今”的对话中,用文化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图片

洛阳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

  科技助力

  促进博物馆规模质量“双提升”

  “真的跟我在博物馆看到的一模一样,比在现场看得更细致!”5月20日,郑州文史爱好者小梁用手机打开洛阳博物馆石刻馆的虚拟展厅,足不出户“实景”体验馆内常设展览和精品文物。

  为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广度和深度,洛阳正借助科技力量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址“活起来”。

  去年11月,洛阳市委主要领导到考古博物馆调研时特别强调,要全面推进“东方博物馆之都”规模、质量“双提升”,努力建成名副其实的“东方博物馆之都”。为此,洛阳相继启动实施了“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古代艺术博物馆、千唐志斋博物馆整体改造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博物馆软件设施。

图片

“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

  与此同时,洛阳市文物局出台《洛阳市博物馆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博物馆行业管理,对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打分”考核,不给博物馆贴“永久牌”,并对优秀博物馆进行奖励扶持。

  惠民利民

  打造公众品牌激发文化自信

  5月21日,在牡丹博物馆,室内精装修和布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园区绿化、步道等进行收尾施工;晚8时,洛阳博物馆开启“夜场模式”,市民游客通过时空交错的“奇妙夜”,感受“夜文化”新活力。

图片

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为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洛阳市出台《洛阳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加强文物价值传播推广、健全社会参与机制等九个方面入手,发挥文物资源优势,让文物“活”起来,让文脉传下去。

  为提升博物馆展陈质量,洛阳依托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政策,洛阳已连续举办三届世界古都论坛,同成都、大同、敦煌、扬州等地博物馆合作办展120余个,赴波兰、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举办了“洛阳唐三彩艺术展”“梦回布哈拉——唐定远将军安菩夫妇墓出土文物特展”等多个文物外展。让文物之光穿越空间,激发起磅礴的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向心力。

  洛阳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杰表示,“十四五”期间,洛阳将以“东方博物馆之都”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现有博物馆展陈水平,建成开放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博物馆,着力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线上平台,创新博物馆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博研学品牌,完善特色文创品牌产业链,进一步彰显“东方博物馆之都”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