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助力商丘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商丘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5-18 15:10 浏览次数:

  摘要:商丘市在全省先试先行数字博物馆建设布局,融合传统和现代,结合科技和创意,用新理念、新技术让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活起来”,强力提升全市重点博物馆的数字化展陈水平,助力中原博物馆体系建设,以高质量文化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塑造河南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的商丘名片。

  一、“博物馆+数字化”,以创意之力活化传统之韵

  “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商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燧人氏在此诞生并建都,文化灿烂,文物荟萃。商丘把数字科技融入到博物馆领域,提升了古代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展陈水平和整合力度。一是先试先行,做好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商丘市把商丘博物馆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作为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和打造中原博物馆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和“先行试验田”,着力增强商丘博物馆的数字内容供给能力,让文物“活”起来。提升改造后的商丘博物馆利用集成全息呈现、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多语言交互、高逼真、跨时空等新型体验技术,结合沉浸式演绎等深度还原金缕玉衣、兽耳带盖青铜敦、陶狗等文物,搭建数字商丘古城,展播玄鸟生商等历史传说,将“历史传承”与“现代表达”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同频共振,在市域内推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加大对各县区相关单位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对公共文化场馆数字化的教育培训,组织到商丘博物馆参观学习,指导各县(市、区)博物馆结合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推动数字化提升改造,坚持强化硬件和优化软件并举、提高服务品质和改善文化体验并重。数字博物馆群建设以来,各县(市区)博物馆结合汉梁文化、木兰文化、庄子文化、伊尹文化、农耕文化等先后完成了数字化提升。其中,芒砀山西汉梁国王陵遗址博物馆综合应用数字化、融媒体、光影技术等手段把西汉梁国王陵遗址专题展览设计成千年迷宫的场景环境,并提供全历史展、全景沉浸式展、休闲式展,将文化内容、文化符号、文化故事融入景区。三是互补互融,扶持培育民办博物馆数字化。包括行业博物馆在内的非国有博物馆是公立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分门别类展示了商丘在陶瓷、酒业、民俗、农业、抗战等方面的历史。在推广博物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商丘以8家公有博物馆为基点,将15家非国有博物馆融入博物馆数字化规划中,构建“8+15”数字化博物馆群,共享市场资源、社会资源、财政资源和藏品资源。数字化博物馆群建设以来,商丘生命健康启蒙教育馆、河南归德无线电博物馆、农耕文化馆等不断加大数字化建设投入,用数字还原场景,制作精品线上课程资源,演绎生命的起源、自然界的奥秘以及农耕文化的演进,打造数字化文化体验的线下场景。

  二、“博物馆+营销”,以传统之美引领文旅消费

  商丘市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重点展示项目,积极探索创新,强化活化利用,着力打造“博物馆+营销”体系,以博物馆为突破口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一是推出博物馆主题旅游环线,打造“一圈四线”。构建商丘古城博物馆圈,集中展示火文化、先祖文化、大运河文化;聚焦历史积淀深厚、业态涉猎多元、农耕文化发达的城市特点,推出殷商之源、黄河故道、汉兴之地、庄子故里等四条博物馆旅游环线,全景展示商丘文旅魅力和城市文化治理成效。二是着力提升博物馆的文旅展示和文旅体验功能,提振“消费热潮”。商丘遵循“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路径,将网红思维注入博物馆建设中,打造沉浸式体验,满足年轻化消费,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在博物馆设计体验式、互动式项目,让观众参与到展览中,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对话协作,并通过触控、解谜、角色扮演等方式参与体验。其中,在陶瓷博物馆体验手工制作陶瓷,在民俗博物馆参与云锦织布、刻板年画印制、汉画像石拓片,在非遗展示(博物)馆体验剪纸、面塑、泥人制作,在西汉梁国王陵遗址博物馆参与成人礼和汉服、宋服的服装秀体验等已成为参观博物馆的品牌项目。三是培育文旅文创新业态,不断融合研学等新场景。邀请文化使者、名家教授在博物馆开展主题讲座,以“第二课堂”形式讲解文物、典故、传说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文化寓意,把老庄文化、孔祖文化、中药文化等送到观众身边,实现“看、听、游、学”的沉浸式、研学式文旅。三是延长、加强博物馆产业链,创作文旅文创产品。全市博物馆在集中展示文物的同时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推出书籍、文具、画册、抱枕等带有特定文化符号的产品,探索数字文物、考古盲盒的研发,进一步释放文旅消费活力、激发文旅消费能力。

  三、“博物馆+服务”,以科技之力提升文化供给效能

  商丘市在聚焦博物馆建设的同时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是突出博物馆智慧服务,着力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结合文物保护利用与智慧景区建设加快博物馆5G信号覆盖、智能设施安装,通过运用大数据系统对观众信息、行为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优化博物馆运营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强化5G创新应用项目建设,推广5G+VR全景直播、5G+AI游记助手、5G+AR文物修复助手、5G+感知安防等四个具体应用,覆盖智慧旅游、智慧服务、智慧化文物修复与保护、智慧管理等多个方面。通过对文物的精细化梳理与数字化演绎、智慧化服务,在展示文物承载的商丘历史和文脉的同时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让每个人都融入“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二是突出博物馆云端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商丘市辖区博物馆与省文化豫约平台后台数据对接,依托数字网络和融媒体技术,举办“云展览”“线上博物馆”等“云端”观展,多维度展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24小时不打烊线上博物馆,为群众提供集成化、一站式的线上数字文化服务。通过短视频、网络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提升效能,加大“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宣传力度,利用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进行关联展示、演绎,通过科技之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同时,以大数据、信息共享、跨界创意与融媒传播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文物+信息”领域的场景服务,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和精神生活新期待。三是突出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根植文化基因。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到宋国故城考古遗址博物馆、大运河遗址博物馆等地现场体验厚重文化底蕴,在下一代心中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以博物馆为抓手积极完善研学基地建设,提升博物馆的教育培训功能。全市博物馆共组织相关课程和主题教育百余场,深化了全市中小学生的文物教育和课外实践活动,同时积极筹备“博物馆进校园”,深化“校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