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追溯人类起源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平顶山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28 10:42 浏览次数:

鲁山仙人洞遗址的一处洞口

  2021年9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河南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距今3.2万年人类头骨化石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隐匿群山间的仙人洞遗址是如何发现的?3万多年前的人类为何选择在鲁山一带居住、生活?

2021年9月27日上午,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举行

  ▌以“石”为基探秘起源

  车子进入鲁山县观音寺乡不久,苍茫起伏的豫西山地已在眼前,仙人洞遗址就位于群山之间一座名为歪头山的山峰陡壁处。从山下仰望,一大一小两处洞穴若隐若现。

  在鲁山县文物所所长吴国召等人的带领下,记者从山下登临仙人洞,其间杂树丛生、荆棘密布,稍不留神,衣服就被酸枣树上尖硬的刺挂住。仙人洞遗址下的一段路山势陡峭,借用峭壁上安装的铁链,手脚并用才能攀爬上去。数百米的路程,大家登上去耗费了半个多小时。

  “鲁山仙人洞遗址是2020年6月发现的。”平顶山市考古界资深人士张水木说。

  张水木现为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三级调研员,曾担任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市文物局局长。工作30年来,张水木一直对田野考古充满兴趣,“总觉得在平顶山应该有旧石器时代的重大发现”。在他看来,平顶山的地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分界线,又是伏牛山深山向浅山、浅山向丘陵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地理环境优越,是古人类生活居住的理想场所。早期人类不在这里生存、孕育、进化,不合情理”。

  2017年,张水木任市文物局局长,开始酝酿进行大规模的旧石器专项考古调查,数次到省文物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寻求支持。2019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活动首站选定在平顶山市进行。在省文物局、省科技厅专项经费的支持下,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市文物局在平顶山市开展系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计划进行5年。

仙人洞遗址地形图

  ▌崖壁上的远古“豪宅”

  “南边发现有南召猿人,东边有许昌人,西边有栾川人,平顶山地区处于中间地带,有很好的地形地貌、河流,客观上存在发现旧石器遗址的条件,最终第一站选在鲁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平顶山旧石器考古调查项目负责人赵清坡说。

  2020年初,赵清坡带队开始在鲁山县进行考古调查。仅仅几个月时间,该调查队就在鲁山、汝州、宝丰三县交界处山区新发现洞穴30余处,其中16处洞穴地表采集到动物骨骼,4处洞穴地表采集到石化程度较好的动物化石、石器等重要线索,且洞内堆积较厚,可开展后续的发掘工作。这些发现,填补了鲁山县境内没有旧石器遗址的空白。

  此次调查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鲁山仙人洞遗址的首次发现。赵清坡说,2020年6月,他们在野外调查时,宝丰县年近七十的小学教师叶老师提供了一处名为仙人洞的洞穴信息,“叶老师退休后常在山里挖草药,听说山那边有个洞,但不知道具体位置”。

  2020年6月19日,赵清坡等人赶到观音寺乡境内的一座山下,7名队员分头上山寻找。“无人机拍到山上有一个洞口,洞口不小,感觉可能是仙人洞。”赵清坡说,他们发现的洞穴共有两处,相距仅十来米,正是仙人洞。

  2020年7月25日,赵清坡等人决定进入仙人洞。“当时山上没有路,尽是野生林木,上山就用了两个小时。”赵清坡说,他们率先进入一处洞穴,洞穴长9米、宽3米,最高达3.9米,洞内面积约30平方米。他说,这处洞穴与周边发现的其他40处洞穴相比,在古时候可以算是一处“豪宅”了,能住10个人左右。

  在洞穴里,赵清坡等人采集了一些标本。当晚进行清理时他们发现,有一件标本竟然是人类头盖骨化石。“进洞就能发现这样珍贵的化石,当时真的不敢相信。”曾参与许昌人发掘的赵清坡,一时对自己的眼睛产生了怀疑。赵清坡立即将相关照片传给身在外地的张水木,对方也激动异常:“如果真能确定是头盖骨化石,那就属于重大发现。”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古人类头骨化石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石器和动物化石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部分古人类牙齿化石

  ▌古人类安家有讲究

  随后,经省里、北京等相关专家认定,这块化石为距今3.2万年的人额骨化石,也是目前河南已知年代最早的早期现代人化石,意味着3万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早期现代人的活动轨迹。

  距今3万至5万年是现代人扩散及行为出现、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发现古人类化石的遗址极少。鲁山仙人洞遗址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地区这一阶段人类演化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

  张水木说,自古至今,人骨化石形成的概率很低,发现的概率更低,“此次发现很是神奇和意外”。

  赵清坡也觉得发现头骨化石存在运气成分,目前全国发现3万到5万年的头骨化石极少,“超过万年的人类化石可遇不可求,我们非常幸运”。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9月首次对仙人洞遗址进行正式考古发掘。目前,遗址内已发现动物骨头1万余件,可鉴定的种属有牛、马、羊、熊、鹿、猪、狼、猕猴及一些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等;发现石制品10余件,包括石片和刮削器;发现人牙和头骨断块百余件,部分有一定的石化。

  2021年,鲁山仙人洞遗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壁上的鲁山仙人洞遗址 记者 王春生 摄

  鲁山一带天然形成的洞穴很多,古人类为何选择仙人洞居住?对此,赵清坡推测,古人类以生存为前提,出于本能会选择环境安全、气候适宜、离水源较近的洞穴,不仅能避雨挡风,还能防野兽攻击。仙人洞处于山峰陡壁上,海拔576米,距山下的现代河沟垂直高度仅为193米,“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不会制作盛水容器,他们会首选离水源很近的地方,这也是古人类生存智慧的体现”。

  张水木说,鲁山仙人洞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采用铀系法获得的是化石最小年龄,实际年龄可能远大于3.2万年。目前所发现的重要考古成果,均出自仙人洞遗址中较小的洞穴,另一处较大的洞穴尚待发掘,未来值得期待。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张水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