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宝36| 双耳圜底灰陶壶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温小娟 发布时间:2022-10-12 14:59 浏览次数:

  >>点这里,跟“指尖上的国宝”互动更有趣!

  大约100万年前,在平顶山汝州的张湾村,人类的祖先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7000年前,原始先民在郏县水泉创造了先进的农业文明。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窖穴、陶窖和墓葬,出土大量的遗迹和遗物。

  1986年,在平顶山市安良乡水泉遗址出土的双耳圆底灰陶壶,是裴李岗文化时期文物,高14.5厘米,口径6.5厘米,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陶壶小口圆腹,圆底,整体为灰色陶制,器表光滑,素面无纹。肩部两耳有孔可穿绳系挂,也可背于身上,也有人称其为“背(bēi)壶”,应是先民盛水之器。从外观看,颇似当下仍十分流行的行军水壶。

  “壶”字为象形字。甲骨文中的写法为:上为器盖,下为器底座,中为腹,有的带耳。本义指一种装盛液体的大肚容器,古时主要用于盛水、盛酒等。后来也作为宴饮宾客时娱乐的器具,比如:将矢投入壶中叫“投壶”,根据投中多少判断输赢,输者接受惩罚。人们对壶的使用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至今,材质有陶瓷、金属等。陶壶的出现,增加了先民的生活情趣,也是先民对美认识的表达,而制陶工艺的进步也代表着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指尖上的国宝36| 双耳圜底灰陶壶

指尖上的国宝36| 双耳圜底灰陶壶

指尖上的国宝36| 双耳圜底灰陶壶

  本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馆方支持:靳花娜、王杰、巩镭、方靖媛、刘秋阁、党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