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宝52丨西周应国窃曲纹铜簠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温小娟 发布时间:2022-11-19 19:27 浏览次数:

  >>点这里,跟“指尖上的国宝”互动更有趣!

  青铜簠(fǔ)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种新器型,春秋时期得到较大发展,战国以后逐渐衰落。根据文献和铭文记载可知,铜簠主要是用来盛放稻、粱、粟的盛器。

  1984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的西周晚期窃曲纹铜簠,长28.5厘米,宽24厘米,通高16厘米,重4.66千克,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铜簠整体为长方形,直口外侈,腹壁斜直,器身、器盖呈长方形斗状,深腹,有四个兽首半环耳,长方形圈足。器盖顶部和圈足皆装饰窃曲纹,盖身、器身装饰夔(kuí)龙纹,口沿处装饰变形云纹。器盖、器身大小相同,上下对称,可扣合一体,也可将器盖翻过来倒置,为两个器皿。

  西周时期,源于商代的一些传统酒器大为减少。与此同时,各类食器无论从数量或形制上都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器型规整、花纹细腻,铸造技术相当成熟。

  《礼记·乐记》载:“簠簋(fǔguǐ)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窃曲纹铜簠的出土,不仅增加了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种类,而且对于研究两周时期的历史、礼制以及社会生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指尖上的国宝52丨西周应国窃曲纹铜簠

指尖上的国宝52丨西周应国窃曲纹铜簠

指尖上的国宝52丨西周应国窃曲纹铜簠

  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馆方支持:靳花娜、王杰、巩镭、方靖媛、刘秋阁、党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