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里头出发 追寻文明足迹:
二里头官营作坊区外侧发现围墙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洛阳日报 作者:智慧 发布时间:2023-03-23 21:48 浏览次数:

  二里头遗址“九宫格”的宫殿区以南,是一处手工业作坊区。60多年的持续发掘和研究成果证实,二里头遗址发现的这处手工业作坊区,是我国最早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区。

  “在近年来的二里头遗址考古工作中,我们在宫殿区和官营作坊区外侧发现围墙。”2023年3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介绍,按照二里头都城存在多网格式布局来推测,作坊区、宫殿区、祭祀区以西至少各存在一个分区,分别对应宫城西南角、作坊区西北角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宫城西北角、祭祀区围墙西南角及这两个区域以西区域围墙的拐角。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夜景 洛阳日报资料图片

  赵海涛认为,作坊区外围的围墙,说明作坊区被当时的社会上层所控制、垄断。铸铜作坊位于作坊区南部,这里有较大范围的青铜器浇铸工场、陶范烧烘工房和陶窑,以及熔炼铜料的坩埚、陶范、铜矿石、木炭、铜渣等。绿松石器加工作坊位于作坊区东北部,面积不小于1000平方米,其内发现有加工工具、原料,以及加工嵌片、毛坯、成品、残次品等大量与绿松石器加工过程相关的遗物。除此之外,二里头遗址4号基址东部及东南的探方内出土有千余粒绿松石料,也可能是一处加工地点。

  “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加工作坊。”赵海涛说,齐全的设施、繁多的工序、高超的技术水平和长期反复使用的痕迹,都表明这一时期的青铜冶铸和绿松石器制作已经实现了专业化、规模化。

  大量的实验考古与微痕分析工作成果表明,二里头的玉器加工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管钻与实心钻、锯片切割、阴刻、打磨等技术,尤其是钻孔技术,有学者推测当时已经使用轮盘和辘轳轴承装置进行加工。“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绿松石制作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兴盛发达的阶段。”赵海涛说,绿松石管、珠相关器物的制作可能使用了打制或磨制、对向实心钻穿孔等技术,并可能使用了青铜工具进行切割。嵌片工艺则可能使用了打击或研磨等技术,这是二里头绿松石器制作技术中可称特色的技术。

  近期的考古发现还证实,二里头都邑的手工业生产,存在着大规模作坊和小型加工地点两种形式。赵海涛说,作为高端复杂的手工业技术,铸铜作坊坐落于毗邻宫城区的地方,显然是为了方便王室贵族进行控制与监管,体现出明显的官营性质。近年在宫殿区西南角发现的制骨作坊和制造角器的作坊,处于井字形道路西南路口4个区域的围墙拐角,同样属于重要区域,或许是规模较小的加工作坊。

  考古专家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发掘以来,品类丰富的手工业考古遗存,为探索二里头遗址的社会生产结构和城市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