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文物局长会议在郑召开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张体义 发布时间:2023-03-25 15:04 浏览次数:

  3月25日,郑州市文物局长会议在郑召开,部署2023年郑州文物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市文物局局长顾万发传达了全国“两会”精神并对会议精神进行宣讲,统一全市文物系统人员思想、提高认识、指导实践。会议还传达了全国、全省文物局长会议精神,通报表彰了2021-2022年度文物工作、2022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

  2023年,郑州将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建设。分专题开展郑州地区仰韶文化、夏文化、商文化研究工作,推进王城岗、新砦、郑州商城、小双桥等4处夏、商王都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塑造郑州“两座夏都、两座商都”鲜明文化品牌。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举办“郑州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全国重地高峰论坛”,谋划中华文明主题乐园项目建设,参与郑州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中华文明通俗读本编写,谋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专题系列陈展。依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加强考古研究阐释、遗产保护活态化展示,加快推进双槐树、大河村、东赵、郑州商城等重要遗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全面塑造“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主品牌。开展全域文物保护利用示范性探索。

  “两带一心”服务文旅文创融合发展

  2023年,郑州将聚焦“华夏之根、黄河之魂、天地之中、文明之源”,利用郑州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底蕴优势,打造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城市布局。围绕仰韶文化、黄帝文化、夏商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等郑州特色文化资源,重塑“山·河·祖·国”城市文化品牌标识,全面提升郑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配合做好黄河、大运河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积极构建“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全景式展示体系,深化生态保遗工程。加快推进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东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做好“河洛古国”双槐树大遗址保护展示和考古遗址公园、北宋皇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以河南博物院新院为抓手,全力服务保障省博物馆群建设。

  全面推进郑州考古科研工作

  郑州今年将全面推进考古科研工作。围绕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建设,加强郑州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遗址学术研究,加快裴李岗遗址、双槐树遗址、青台遗址、大河村遗址、王城岗遗址、花地嘴遗址、新砦遗址、东赵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考古研究及资料整理工作。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黄河流域“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推进国家重大社科基金课题“2013-2018年度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发掘与综合研究”研究工作。同时,做好郑州商城遗址两院二期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组织召开高水平专家论证,做好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申报工作。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强强联合,加强横向学术研究规模化合作,共同推进裴李岗遗址、南城遗址等重要遗址的考古发掘、科研工作。建立全市域文物勘探、考古发掘业务工作指导和巡查巡视机制,加强常规性检查,进一步提升全市文物勘探、考古发掘工地规范化水平。

  继续加强文物科技保护

  今年,郑州将继续加强文物科技保护。以建设碳十四测量实验室为契机,打造面向全国引领中部地区的考古学测年一流文物保护实验室,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和独有特色科技研究。一方面,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围绕文物保护前沿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技术需求,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提升文物科技保护水平,服务“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地”建设。同时,发挥河南省文物建筑生物病害防治研究基地、文物建筑保护研究院登封综合科研基地优势,开展全市易劣化馆藏文物及石质文物、古建筑白蚁、古树名木等的病害调研与防治工作。郑州将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加强博物馆文物保护队伍建设,开展土遗址保护、大遗址建筑复原技术的文物保护科技研究等专项研究,实施可移动文物修复工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建设文化遗产研学旅行示范体系,加快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展示利用,探索打造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区。

  提升郑州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

  郑州市2023年将主办和助力办好四项活动——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大河文明展、二七“灯塔”专题展,其中多数和国际文化交流有关。积极参与承担“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原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按照国家安排,启动埃及、罗马尼亚国际合作考古发掘工作,深化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物考古发掘、文物科技保护、文物学术交流。积极协助做好 “世界大河文明论坛”申办工作,举办第三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大河文明展等国际文化传播活动,不断提升郑州文化遗产国际影响力和美誉度。(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张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