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广电 作者:程冰冰 谷艳敏 陈松 罗曼 发布时间:2023-12-19 09:14 浏览次数: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文化遗产耀中原》

  今天带您前往鹤壁浚县打卡

  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游客:

  关于大伾山摩崖大佛,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八丈佛爷七丈楼,佛爷坐在坑里头。”但我一直不太理解它的意思?

  导游:

  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大伾山石佛的奇特建构,你走到近前就明白了。大石佛底部低于楼房底座两米多,所以佛爷虽然住在楼里,个头儿却比楼高。

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大伾山摩崖大佛

  游客:

  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高峻的佛像?

  导游:

  传说当年黄河从大伾山下流过,河水经常暴涨,冲坏堤坝、淹毁庄稼,闹的民不聊生。弥勒佛不忍心看着黎民百姓受苦,就驾祥云来到大伾山,发功治水,河妖纷纷逃匿,河水又归了东海。群众称其为“镇河将军”。为保护佛像,北魏时修建了大佛阁,建天宁寺,明代重修大佛楼,就有了现在“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奇观。

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王守仁 大伾山诗

  游客:

  这还有好多石刻呀!这些石刻背后都隐藏着什么故事呢?

  导游:

  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这是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的《大伾山诗》。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浚县名宦王越死于甘州军中;第二年,新科进士王守仁奉旨送王越灵柩回浚县安葬。在此期间,王守仁曾慕大石佛之名到大伾山来拜谒,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大伾山诗》,整篇诗作表达了诗人昂扬的斗志和对政治的热情。这是明朝崇祯末年的礼部尚书王铎回老家路过浚县时留下的,一处“鹭涛虎岫”,形容祖国的大好河山;一处“再至青坛”,抒发了自己对国破的哀叹和惋惜。

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王铎 摩崖石刻

  导游:

  康显侯告碑位于大伾山东麓的龙洞内侧,碑文中记载着宋徽宗年间各官员在大伾山龙洞祈雨有应,宋徽宗敕封龙神为康显侯一事。大伾山上的石刻,还有《大伾山铭》摩崖题记、准敕不停废记碑、康显侯告碑等,每处石刻,都隐藏着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 | “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在这里!

  宋代龙洞

  大伾山摩崖大佛开凿于后赵,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高22.29米,是“全国最早、北方最大”的大石佛,为研究我国早期石刻技术和佛教传入历史提供了资料。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01年6月,大伾山摩崖大佛及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