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中国传统农历中的“三伏天”即将过去,中原大地近一时段的天气依然火热,与此相应,河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四普”)进行得如火如荼。
河南是文物大省,全省“三普”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位居全国第二。“四普”伊始,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四普”各项工作。全省19个地市级行政单元、157个区县级行政单元“四普”领导小组、普查机构、普查队伍全部成立。各级普查领导小组相继召开工作会议,部署推进普查工作开展。全省“四普”工作形成部门联动,上下配合,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至4月底,第一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从5月份全面转入第二阶段工作。6月28日,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对“四普”第二阶段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全省上下迅速行动,贯彻落实全国及河南省“四普”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四普”实地调查高效平稳推进。
技术支撑献“热心”
在实地调查启动前,河南省及各地市“四普”办均对“四普”队员进行了系统培训,因文物众多、地域复杂,各地在实地调查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为做好技术支撑,保证“四普”工作成效,省“四普”办成立了业务指导组,建立了专家包市制度,并向各地专门下发文件,明确了业务指导组的职责、包市专家人员名单。业务指导组主要由省级文博机构的骨干专业人员构成,包市专家则由省和各地市文博领域专家担任。7月份以来,省“四普”办和包市专家主动对接各地市,积极深入普查一线,热心指导普查工作,确保普查中遇到的普查难点问题有反映渠道,有指导人员,有解决办法,保证全省“四普”实地调查的工作质量和进度。
全力保障显“热烈”
为保障“四普”顺利进行,河南省落实各项举措,各级文物、财政及相关单位热烈支持“四普”实地调查。省财政厅、省文物局积极协作,确保省级普查经费快速落实;濮阳市、南阳市、信阳市、焦作市、商丘市克服困难,多措并举,为普查队伍配备了北斗智能定位仪;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新乡市、漯河市积极协调,为普查队伍配备RTK、无人机等设备。经费落实到位,设备配备到位,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河南“四普”实地调查有序推进。
实地调查证“热血”
“四普”实地调查启动后不久,河南即进入炎炎夏季。面对文物数量大,复查任务艰巨的局面,普查队员们冒着酷暑,披荆斩棘,怀着满腔热血坚持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文物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担当。在郑州荥阳,曾参加过“三普”的队员总是冲在前面,不惧高温,不怕虫咬,为普查队员做表率;在漯河郾城,普查队员们长时间在烈日下工作引起群众关切,队员们就顺势为大家普及“四普”工作的重要性;在信阳罗山,已到中午时分,普查队员们依然在田间地头穿梭,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丝毫不减他们工作的热情和专注。“人皆苦炙热,我爱夏日长”,一线普查队员本着“今天多复查一些文物,多走访一些地方”的想法,用汗水和双腿丈量着中原大地,彰显了河南文物工作者的风采。截至8月19日,河南省157个县级行政单元全部启动实地调查,启动率100%,已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8594处,“三普”复查率13%,已调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59处。
宣传引导提“热度”
“四普”开展以来,河南省“四普”办采用多种方式,与省“四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紧密协作,通过在社会公开征集文物线索,在网站开设“四普”专栏,在新闻媒体中报道“四普”工作,多方位宣传“四普”工作;各地市在实地调查启动后,通过线下实地分发宣传材料,张贴广告,线上通过当地媒体、视频公众号及互联网视频平台等渠道,以发布图片、文字稿件、宣传视频等方式,对当地的“四普”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省、市、县多级联动配合宣传,使河南“四普”热度不断提升,提高了“四普”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吸引社会力量踊跃参与“四普”工作。
据介绍,酷暑即将过去,接下来将紧抓秋季有利时机,进一步强化“四普”实地调查进度及质量把控,调集全省文博科研及相关行业力量,攻坚克难,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全力推进“四普”各项工作,为全面掌握河南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