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 | 探访隋唐大运河重要文化遗存之一——云溪桥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大象新闻 作者:程冰冰 谷艳敏 罗曼 罗栋巍 马翔 发布时间:2024-10-16 11:09 浏览次数: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4759882731787431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今天我们探访

  隋唐大运河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云溪桥

  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鹤壁浚县,开启寻迹古桥之旅。我们脚下这座桥叫做云溪桥,是浚县八景之一的“云溪燕语卫水舟”。

  游客:

  导游,我看桥头的石碑上写着“大运河(云溪桥)”,它跟大运河有什么关系呢?

  导游:

  云溪桥所横跨的卫河是隋唐大运河极其重要的一段,云溪桥作为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附属遗迹,为研究大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文化交流、民族文化宣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浚县云溪桥及桥下悠悠流淌的卫河(即永济渠)与全国31个城市的百余历史遗迹共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

  哇,那这座桥的历史价值拉满了!导游快给我们讲讲呗!

  导游:

  云溪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为木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嘉靖44年(1565年)浚县知县魏廉川重修,改石桥。在云溪桥畔,原有一通篆刻于明嘉靖年间的《卫河廉川桥碑》,记载了明嘉靖四十四年,原有石桥“岁久颓,民病涉者十余年矣”,为重修石桥,百姓和官府群策群力,仅用了百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20世纪50年代进行不规整修整,改为公路桥梁,拆除了残缺的石栏杆,随着古城的保护和建设,再次拆除水泥栏杆换为精美的石栏杆。

  游客:

  云溪桥不是历史文化遗产吗,我看现在还在正常通行啊?

  导游:

  是这样的。云溪桥历经500余年,虽经风雨侵蚀和战乱,桥身仍坚固完好,总体建筑结构未发生变化。云溪桥所采用的五孔券顶及桥下三角形分水石的修建手法,不但为当今建桥技术提供了可靠地借鉴之处,也为研究我国古代石质桥梁的建造技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9541053502510676

  云溪桥又名廉川桥,在河南省浚县古城西门外,卫河之上。2000年9月25日,云溪桥作为浚县城墙的组成部分,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云溪桥作为大运河河南段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