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在郑州开幕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文旅中国 作者:张莹莹 发布时间:2024-10-21 15:03 浏览次数:

  10月2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动植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承办的“2024中国动植物考古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动物考古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开幕。

  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有360余位,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复旦大学、郑州大学、兰州大学等80余家科研院所和高校。

  本次会议的主旨,是为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加强我国动植物考古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该领域在理论、技术和方法上的创新与发展,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国河、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靳桂云、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罗运兵、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等领导及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大会设置了三个分会场,将安排94场专题报告和41个海报展讲,为与会者提供了广泛的交流展示平台。学者们从各自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动植物考古学理论和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新发现、农业与社会复杂化、稳定同位素研究、古DNA研究等多个议题。

  部分报告题目如下:《4400年前青藏高原本土渔猎人群开启定居化进程》、《地质学与考古学的交叉》、《陕西关中地区秦汉时期珍禽异兽研究--以霸陵外藏坑出土动物骨骼研究为例》、《青藏高原农业的起源、传播和影响》、《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家养动物起源与扩散的古DNA研究》。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将围绕多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在动植物考古学理论和基础研究方面,与会专家将从动植物遗存的研究角度探讨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区域生计方式与资源利用、农业与复杂社会、理论技术与方法等多个议题。

  在动物考古报告中,与会学者除了对传统家养动物的研究外,还有学者另辟蹊径对扭蚌、丽蚌、贝饰、肉食资源消费、祭祀用牲、制骨作坊出土骨料等方面进行研究。

  在植物考古报告中,与会学者将围绕粟黍的起源及传播、水稻种植及传播、稻田管理的杂草功能、药材功能、亚麻的利用等进行讨论交流。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专家们将展示近年来在动植物考古学中应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古DNA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为揭示古代动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传播路径等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稳定同位素报告中,复旦大学胡耀武教授将从理论、方法与实践的方面对稳定同位素生物考古学进行阐释。与会学者从稳定同位素分析角度解读先民的饲养策略及生业模式。

  在古DNA分析报告中,吉林大学的蔡大伟教授将从古DAN研究角度对我国家养动物起源及扩散进行解读。与会学者将分享讨论家猫、古代马、古代猪、古代山羊、古代家犬、全新世圣水牛的遗传信息研究的最新成果。

  此次动植物考古大会不仅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也为推动动植物考古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