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神共工”的居住地,未来或将建考古遗址公园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张弋 发布时间:2024-12-27 16:36 浏览次数:

  倘若有一处遗址,能够引领我们穿越时光,一睹河南先民鲜活的生活场景,那么位于辉县的孟庄城址无疑就是那把关键钥匙,解锁河南古代文明的密码。

7302605323308469

  12月26日上午,孟庄城址发现30周年座谈会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专家咨询会在辉县举行。来自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辉县市文物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三十年来辉县考古研究成果等话题展开学术研讨,并就未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可行性展开讨论。

  “牧野之战”发生地,曾入选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1748060700128025

  △子龙鼎及其铭文

31034983961312623

  要说辉县出土的最知名的文物,莫过于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子龙鼎”,它与司母戊鼎一圆一方,相映成辉,堪称青铜国宝中的绝世双璧,由此也显现出辉县在商王朝版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5620634350867151

  新乡市文广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卫军介绍了辉县遗址的基本情况。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开始,历代先民就在辉县繁衍生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中占据重要地位。辉县在西周时为共伯之国,西周之前这里也当为共地,孟庄龙山城址可能是古代传说中共工氏所留。1950年开始的辉县发掘是新中国第一次正式的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被誉为“新中国考古的摇篮”。孟庄遗址作为豫北地区重要的考古遗址,被列入“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10319177701856108

  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孙英民在致辞中表示,新乡曾是河南考古的一面旗帜,孟庄城址是一个年代跨度很大的遗址。孟庄遗址是殷墟南部的桥头堡,武王灭商的关键战役牧野之战就发生在这里。从考古学上来说,孟庄遗址也是牧野之战在新乡目前发现最有考古学证据的遗址。在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到夏商国家王权史中,孟庄遗址是一处极为重要的遗址,还有很多重要考古成果等待揭秘。

9250201664544333

  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在致辞中说,作为豫北地区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存,孟庄遗址自1951年被发现以来,历经多次勘探和发掘,不仅为我们揭示了从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到2000多年前东周时期的文化堆积序列,更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探索中国古代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特别是孟庄龙山、二里头、晚商“三叠城”的发现,不仅展示了辉县地区古代文化的连续性和多样性,也为研究原始社会晚期向阶级社会过渡、探索中国古代文化之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任伟建议,要继续深化对孟庄城址的研究,全面揭示遗址的内涵和文化特征。要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将孟庄城址打造成集科研、教育、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遗产保护区和公共文化空间,加强与旅游、教育等业界合作,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教育项目,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

  孟庄城址是“水神共工”氏族居住地,曾诞生多个“第一次”

  辉县曾出土大名鼎鼎的“子龙鼎”,从侧面印证了辉县在商代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著名考古学家、商周考古第一人邹衡先生看来,早商文化最早发现于辉县琉璃阁,最终在郑州商城彻底得到解决。这个问题将中国文明史提前了两三百年。

8358620964285385

  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袁广阔曾主持孟庄遗址发掘,他以《辉县孟庄遗址发掘与研究》为题,从文化的连续性、印证古国、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做了主题汇报。袁广阔表示,孟庄遗址是第一次在黄河以北地区发现典型的裴李岗文化遗存,第一次发现仰韶文化连间排房,第一次发现当时河南规模最为宏大的城址,第一次发现真正的史前洪水遗存,第一次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城址。连续不断地文化发展,见证者古人在辉县驾驭、征服自然的巧思与能力。

5148252732088865

  袁广阔介绍说,孟庄城址体现文化的长时段连续性和关键阶段的连续性。考古学家在孟庄城址发现了裴李岗时期、仰韶时期、龙山早期、龙山晚期、辉卫时期、二里岗时期、殷墟时期的遗存,从8000年前到3000年前接续不断。

  此外,辉县孟庄还发现了龙山时期城址被毁于洪水的证据。在西墙的中断,有一处洪水冲开的大缺口,将原有的龙山城墙夯土全部冲掉,表明城西当时确实存在一条水系。古代文献中直接记述孟庄洪水的不多,但记述共工与洪水关系的却很多,如“共工氏以水纪,故以水师而水名。”“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

6149897957043627

  袁广阔表示,龙山文化中早期处于夏王朝建立的前夜,即氏族社会的末期,与文献记载中共工氏所处的年代吻合。黄河中下游此时的遗址地势较高,是人们改造自然与水患斗争的反映。辉县地区是古代文献中共工氏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共工治理洪水的主战场。从文献分析共工的治水虽然没有治理成功,但为大禹治水积累了经验和教训。辉县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是共工氏的故墟,又是商周时期的龚地、共地。该地区在华夏文明与早期国家形成阶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辉县考古再有新发现

  作为“新中国考古的摇篮”,辉县的考古发掘如今依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学术报告环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杨文胜汇报了近年来辉县考古发掘研究成果。

3875091532629612

  琉璃阁遗址在1935至1952年间经历了五次考古发掘,发现有商代遗址、墙垣、商代墓葬、战国墓葬、汉墓及其他年代墓葬,集中使用时间延续1500年之久,是较大的古代遗存聚集区域。其中墓葬M150极有可能是“子龙鼎”出土墓葬。

  近年来,在辉县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商代、战国、汉代及唐宋时期的墓葬,商代和战国墓葬距离琉璃阁遗址较近。

28697943313861265

  通过商代及战国墓葬的研究分析,对于了解琉璃阁遗址的范围及性质提供了帮助。2020年和2022年发现的汉代高等级墓葬,为了解汉代时期上层社会的丧葬习俗补充了新的资料。

38157510169205298

  △新东庄商墓出土的玉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杨文胜表示,未来将专注于辉县地区史前遗址、先商以及商文化遗存发掘与研究,并结合鹤壁辛村、濮阳高城等地考古工作以卫国历史为轴线,开展两周遗存的发掘研究工作。

6251563760297681

  △固村墓地宋墓出土金耳坠,上可见“赤金”二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看来,新乡是研究中国古代文明新的突破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孟庄城址为核心的辉卫文化在洛阳、郑州、晋南、河北不同地域的文化中,起到了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今年是“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项目推进第五年,仍有一些关键问题还没有解决,孟庄城址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材料。深化孟庄城址的认识,将对太行山东南麓文明探源研究以及夏商文明的形成起到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