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12月21日,2024文博生态链融合创新论坛暨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成立大会在上海市文来高中举行。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等文博单位,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文来高中及文化、教育、科技行业相关企业近百家单位代表出席会议。共商博物馆火热的当下需要“冷思考”,探讨守正创新,变革融合,博物馆与传播“两翼齐飞”,如何更好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祝学军,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侯宁彬、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分别致辞。他们提出,当下博物馆热,是全民对文化认知和生活品质追求提升的现实需求,对青少年在美育、大思政、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会上,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正式宣布成立,河南博物院与东方文博完成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加强合作,共享文化资源、传播渠道,着力聚焦中原文明,推出馆长论坛、文博讲堂、联动直播、文教课程、文创联名、国际传播一体化传播,品牌多元化呈现,在共同讲好中原故事的同时,重点打造“沪豫”国际化传播新形象。此次合作将开启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传播推广以及产业融合方面的新大门,促进文博产业的“强链”“补链”工作,推动其向博物馆高质量发、融合性发展的道路不断迈进。
东方文博、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文创院、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市建平实验张江中学、上海市文来高中8家单位代表揭牌
河南博物院·东方文博合作签约
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的新平台、新规划
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负责人马波详细介绍了该中心的整体规划和新一年布局,中心设立学术委员会,产业发展理事会。设置航海文化国际传播中心、丝路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海派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文博科技考古数字中心,并成立文化传播基金。全新推出 《在东方·看世界》系列直播、《何以中国大讲堂》、《何以少年小讲堂》实践课、《何以中国》大展、《大使看中国》、东方文博文创联动品牌计划等。
东方文博国际传播中心(联盟)负责人马波介绍整体规划
河南博物院文化传播的新布局、新展览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在主题演讲时介绍了河南文旅的亮点及丰富资源,特别展示了河南博物院的新展览、新布局。从夏代到北宋的3000多年里,河南作为中国的历史中心,曾有20多个王朝在此建都。他自豪地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博物院里文物多、数量大、品类全,而且大部分是考古出土文物,每一件既能很好地展现其所属朝代的历史背景,又能够反映各个历史朝代的文化脉络,为中国文明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做主题演讲
马萧林提到,河南博物院即将在新年推出《孔子周游列国》《中阿文明对话》《玛雅文明》等中外主题大展,以及《唐宫夜宴》XR沉浸数字体验展,希望大众能够借此在科技致敬文明中回望“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盛景。
圆桌对话中探索新融合,新拓展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宋华参与了“文化创意产品与创新拓展”的圆桌对话环节。她提到,河南是文物文化大省,所拥丰富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博物院在进行文创工作中,一直注重IP的打造,并依托河南省博物馆学会文创专委会来推动全省文创的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展示宣传河南文创的发展及人员情况,文创办特地制作视频短片在现场进行播放。
博物馆文创的大环境,即“人”“货”“场”的综合考量。宋华说,一代代博物馆人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资源需要我们用心整理和研究,大家齐心协力,博物馆的文创产业前途不可限量。
河南博物院文创办宋华(左四)参加圆桌对话
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乔治·布朗·古德认为:“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当下,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高涨,国际传播的需求与呼声无不彰显了博物馆传统文化的可塑性和变革性,也充分反映了博物馆迫切需要融入新兴产业,革新文化传播方式。
此外,河南博物院携其热门IP小忙与小和一同参会,精心“搭建”了漫画版展品现场,并带来多款爆款文创产品。种植盲盒、考古盲盒、修复大师等文创3.0系列的互动展示,搭配妇好鸮尊立体拼图积木、毛绒总动员系列”的毛毛鹰、绿釉立姿陶狗、好运莲莲等文创产品,让到会的学生及嘉宾们在趣味中体验河南博物院文创的多样性。
未来,河南博物院将继续讲好中原文明的故事,与产业界相互赋能,积极推动文博、文旅、文教的深度融合,延展文化使命,不断丰富文博生态链,以更多元、更生动、更现代的方式打造出“活态博物馆”,让河南成为展示中华文明、推动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