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探访的是丝绸之路西行的第一关——新安汉函谷关。
游客:
导游,函谷关我听说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不是说的就是这里?
导游:
嗯,这句话说的其实是剑门关,不过函谷关也有一句话,叫做“一关在手,可抵十万雄兵”,剑门关和函谷关都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当然,很多人知道老子写出巨著《道德经》的函谷关是三门峡灵宝的函谷关,我们称为“秦关”,这里是新安汉函谷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由汉代楼船将军杨仆所建,史称“汉函谷关”,距今已经有2100余年历史。
游客:
那文物遗存的价值肯定相当高了。导游给我们讲讲呗!
导游:
新安汉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较早的,具有重要军事作用的关隘,也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有着重大意义的关隘。汉函谷关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丝绸之路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唐三彩、陶制生活用具、兵器、钱币等,其中出土的“关”字瓦当最具代表性,为遗址年代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游客:
那现在新安汉函谷关的遗存都有哪些呢?这些是2000年前留下来的还是后来重修的啊?
导游:
汉函谷关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座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有总长约400米的古代道路遗迹。现存的关楼为辛亥革命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新安县铁门镇张钫老先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后保留。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