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今天我们穿越到5000年前,探访大河村遗址。
游客:
导游,我特别好奇大河村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
导游:
大河村遗址的发现很偶然。1964年,一位村民在挖红薯窖的时候,发现了一面带有瑞兽葡萄镜纹饰的铜镜。这位村民很有文物保护意识,他就带上铜镜到文物部门进行了报告。接到通知后,郑州市博物馆立即派人到现场调查,发现地面散存大量红烧土、陶片、石器、骨器和蚌器等遗物,初步判断这是一处史前遗址。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1972年10月进行试掘,大河村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游客:
听说这里经过了很多次发掘?都有哪些发现呢?
导游:
从1972年开始,大河村遗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掘。其中,2018年至今的,共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工作,发现了环壕、城墙和地震裂缝等重要遗迹,详细厘清了遗址的平面布局。最最重要的是,经过多学科的研究,发现在仰韶晚期至龙山时期,大河村遗址至少存在两次地震,其中一次地震不低于六级。
游客:
这里曾经发生过地震啊!
导游:
是的。大河村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晚期的聚落遗址,距今大约5000多年。大河村遗址最出名的就是彩陶,尤其是“白衣彩陶”,纹样有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被称为“星空下的陶器”,这可是仰韶文化彩陶艺术的巅峰之作。这里还出土了“彩陶双连壶”,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
游客:
“彩陶双连壶”我见过,很别致,“星空下的村落”真浪漫呀!
导游:
“彩陶双连壶”出土于大河村的房基遗址,大河村先民采用“木骨整塑”的建筑方法,建造的三室一厅“豪宅”面积达到50平米,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经历五千年的岁月,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房屋内的烧火台、挡火墙以及门槛。“木骨整塑”的房屋结构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河村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大河村西南,是以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主,兼有二里头文化和商代遗存的古聚落遗址,遗址文化遗存延续时间达3300多年之久。大河村遗址于1964年首次发掘,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