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记者在“2024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了解到,灵宝北阳平遗址最新发现了壕沟、房址、陶窑、窖穴等遗迹,表明铸鼎原遗址群在仰韶文化中期率先进入初期古国时代,“铸鼎原古国”风貌初现。
北阳平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阳平镇北阳平村西,现存面积72万平方米,其文化内涵主要为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2020年始,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重大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州大学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和灵宝市文物保护所组建联合考古队在北阳平遗址开展持续性考古发掘工作。
2024年2月至12月,发掘面积约920平方米,共发现仰韶时期房址3座、陶窑4座、灰坑224座、壕沟2条,历史时期墓葬44座等。
遗址内仰韶文化房址主要为半地穴式和窑洞式两种。窑洞式房址集中于壕沟、冲沟断崖上,年代为仰韶文化晚期。北阳平遗址仰韶中期房址共性显著,房址形制规整、结构复杂,均由一段狭长的斜坡式门道和半地穴的室内部分组成,仅房屋前面连接门道位置的墙体略向外凸。遗址仰韶中期房屋多组合聚居、局部相对集中,新发现中期房址F21与F9、F10可能存在聚居关系。结合勘探资料,依建筑面积将中期房址初步划分6个层级,可归纳出以F2、F5等大型房址为核心的4个居住群。
遗址现场负责人丁福林介绍,结合近年仰韶文化中期核心区聚落考古成果,认为以北阳平遗址为核心的铸鼎原遗址群在仰韶文化中期率先进入初期古国时代,生产力显著发展,农业经济成熟繁荣,人口增殖,拥有大型聚落;社会分工、社会分化显著,出现不同阶层;权力不断加强,形成对复杂社会有效的管理体系。
发掘团队认为,铸鼎原的全称是“轩辕黄帝铸鼎原”,得名悠久,这里的古国可初步称作“铸鼎原古国”,主要形成于北阳平、西坡等中心聚落的兴建之时,最早或可至距今约5700年,在庙底沟类型向外强势扩张影响时达到发展的鼎盛期。从目前的材料看,古国存续的时间至少可延至西坡墓地年代的下限,即距今5000年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