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洛阳8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今天,“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河南省洛阳市开幕。本届论坛于8月19日至21日举办,以“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为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柬埔寨、新加坡、日本等10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内石窟寺保护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共同探索石窟寺保护科学理念和方法路径。
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海报。主办方供图
“中国石窟寺保护已历经80余年风雨征程,经历了看守式保护阶段、抢救加固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石窟寺保护正在经历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气候环境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加剧,让石窟寺保护工作极具挑战性。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需要以更强大的保护力量、更有效的管理、更紧密的全球协作,积极面对这场挑战。”
8月19日,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河南洛阳举办。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视频致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摄
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作主旨报告,六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作特邀报告。与会专家表示,“十四五”期间,石窟寺保护在体制机制、系统保护、科技攻坚、人才培养、价值阐释与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立足新起点,要坚持保护第一、最小干预和合理利用原则,总结保护管理经验,深化价值研究阐释,深层次推动石窟寺保护协同合作,突出制度供给,充实保护力量,实现科学、长效、精准保护。要秉持和合共生的理念,谋划推进石窟寺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共护、共享、共赢”。
论坛期间,与会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者将聚焦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实践创新”“石窟寺考古研究与价值深度阐释”“石窟寺保护管理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分享石窟寺保护前沿实践与理论成果。
据悉,本届论坛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