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七夕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文物陕西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29 10:29 浏览次数: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的浪漫,始于千年前的星象观测。

  农历七月,属夏秋之交,是女性开始织布的季节,此时正好位于天顶的星星便被命名为织女星。古人视织女星为神,后来又加以想象把牛郎织女视为被银河分隔的伴侣,随着神话故事的不断发展,七夕这一传统节日便逐渐形成。

  《诗经·小雅·大东》中,先民以“跂彼织女,终日七襄”描绘织女星的运转轨迹。汉代《古诗十九首》以一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为之增加了脉脉温情,让银河两岸的星辰化作相思的符号。

图片

  出土于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渠树壕汉代壁画墓的天文星象图,是我国首次发现的星形、星数、图像和题名四要素俱全的天文图,其中出现了星辰符号和牛郎、织女形象组合图像。图源 / 陕西考古博物馆

图片

  画面上,织女坐在织机旁,牛郎则牵着牛,二人隔着云气纹所象征的河汉而望。图源 / 图像与历史研究

  汉武帝在汉长安城西南开凿昆明池,模仿牛郎织女隔着天河遥遥相望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了一座牵牛、织女石像,牵牛织女二星开始具备人的形体。

  2006年,传统节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多地的乞巧等七夕习俗相继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代上林苑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

  古代七夕因目的几乎都是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所以七夕也叫“乞巧节”,又因为主要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女性,因此又称作“女儿节”。

  今天一起看看

  古人如何过七夕~

  · 穿针乞巧 ·

  东晋《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何为“巧”?《周礼·考工记》记录“国有六职”,其中女性擅长“治丝麻以成之”,女子向织女星乞巧便是希望自己针线巧、心思巧。因此,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会把庭院清扫干净,姑娘们向织女星焚香跪拜虔诚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会把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穿完就预示着心灵手巧。这一习俗流传至今,穿针也演变出了五孔、九孔之说。

  · 喜蛛应巧 ·

  喜蛛应巧的出现,稍晚于穿针乞巧。

  《荆楚岁时记》记载:“是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符为应。”汉代的乞巧延续到魏晋时期,出现了喜蛛应巧。《开元天宝遗事》中也有记载,人们在七夕前会把捉到的蜘蛛放入瓜果食品中,七夕穿针乞巧以后看果品上是否有“喜蛛”结网,以蜘蛛网的疏密判断“得巧”多少。

图片

  骨针 图源 / 汉中市博物馆

  · 投针验巧 ·

  《帝京景物略·卷二》记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投针验巧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它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准备装有“鸳鸯水”的盆,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在一起,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七月初七白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水经阳光照射生成薄膜,取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不会下沉,水底会出现针影,针影若是粗细不均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花鸟兽等各种形状便是“得巧”。

  · 曝衣晒书 ·

  早期七夕节在“巧”之外,还有一个是“晒”。

  不同于如今人们会“晒”恩爱,古时因为七夕一般在立秋前后,阳光依旧强烈,便有了“七月七,晒棉衣”的习俗,人们晒衣服、晒书防止发霉生虫,在西安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太液池西就有晒衣阁。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写道:“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东汉时期也有此风俗。

图片

  陕西省图书馆晒书活动

  · 种生 ·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时期人们在七夕前先将数种谷物置于器皿中水培,待幼苗生长数寸后以红蓝彩线束扎,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是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

  · 磨喝乐 ·

  宋代七夕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完成了正统、规范、合法化的历史性转变。这时七夕节跨越阶级、性别、民族和地域,高度大众化、娱乐化、商业化,普通民众成为过节主力。当时专设“乞巧市”卖乞巧物品,一种叫做“磨喝乐”的儿童形象的泥偶是最受欢迎的物品之一。

图片

  磨喝乐又称“摩睺罗”或“罗睺罗”,其音为梵文音译,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不相上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用磨喝乐来供奉牛郎织女,借此来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图源 / 西北大学博物馆

  · 拜魁星 ·

  古时女子乞巧,男子做什么?他们在拜魁星。

  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掌管文章的神。相传魁星生于农历七月初七,因而就有了七夕拜魁星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