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坛实录丨第七期:郑州商城肇启商文明的天下秩序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22 15:16 浏览次数:

  主题讲座

  2025年9月21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第七期“华夏考古讲坛”在院本部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侯卫东先生主讲,主题为:郑州商城肇启商文明的天下秩序。讲座系统阐释了郑州商城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与文明演进中的关键作用,吸引了众多考古学者、文博从业者及历史文化爱好者参与。

  侯卫东教授作专题讲座

  刘海旺书记主持

  壹

  讲座内容

  讲座现场

  侯卫东教授指出,郑州商城作为商代早期都城,不仅是夏商王朝更迭的直接见证,更是中华文明主脉发展至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它的出现,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文明格局,奠定了此后三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基本走向。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第一次实现了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层面上的统一,郑州商城与大量商代早期中小型城邑代表的地方社会形成了“中央——地方”的统辖关系,也形成了中原王朝影响力更强的天下秩序,中国早期王权国家的统辖范围和影响力达到空前的局面。

  在都城建设方面,郑州商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营造理念与技术成就。内城达300万平方米,外城范围更超过1000万平方米,规模空前。城市布局融合了多元文化因素,功能分区明确,出现了大型水系设施、手工业作坊区和宫庙建筑群,彰显出早期王都的恢宏气象。尤为重要的是,郑州商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重城相套、中轴对称、多宫格布局”的营造范式,体现出强烈的文化整合与制度创新。

  青铜文明在这一时期迎来飞跃式发展。郑州商城发现的南关外、紫荆山等铸铜作坊规模远超二里头时期,青铜礼器的种类、体量与纹饰复杂度显著提升,三分范技术成熟应用,兽面纹开始流行。礼器组合与器用制度趋于系统化,标识身份与等级的礼制体系日益完善。青铜器不再仅限于王畿地区使用,而是伴随商城体系的扩张广泛出现于盘龙城、西吴壁、垣曲等地方中心,成为维系王朝秩序的重要物质载体。

  侯卫东强调,郑州商城所开创的秩序体系,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和都城形态上,更反映于精神层面与社会组织之中。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祭祀活动普遍出现,人殉、牲祭与礼器供奉共同构建起一套维系群体认同的信仰体系。而“中央—地方”的城邑布局与文化传播网络,也表明一个以郑州为核心、具备行政层级与地域控制的广域王权国家已然形成。

  侯卫东教授最后总结指出,商文明充分继承了夏王朝的文明成就,并进一步推向前进。郑州商城的青铜器无论是体量、还是器物种类都是在二里头夏都基础上的飞跃式发展,形成了规模化的工业和制度化的礼仪,郑州商城将二里头夏都开创的青铜礼器传统进一步升华,将此前千年的文化遗产和当时多元的文化成就熔铸为崭新的商文明。

  郑州商城代表的商文明在夏文化的基础上将文明成就推向新高度,更加彰显以规模等差有序布设城邑的都邑规制,更加彰显以规模和数量等差布设宫室建筑的宫室制度,更加彰显以青铜礼器为核心的多材质组合器用制度,更加彰显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思想观念。

  此后中华文明的核心文化基因,在商文明中得到系统整合与深化—— 商文明继承夏代文明成果,将都邑规制、礼制体系、信仰观念等熔铸为更清晰的文明主脉,此后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路向大同小异地往前走的。郑州商城所开创的秩序体系,不仅体现在物质文化和都城形态上,更反映于精神层面与社会组织之中,为殷商乃至周秦汉唐的文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贰

  现场互动

  本次华夏考古讲坛的成功举办,为公众深入理解郑州商城的历史价值提供了新的学术视角,也充分体现出考古工作在阐释中华文明起源、塑造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作用。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现场听众反响热烈。在交流环节,侯卫东教授就听众提出的郑州商城与“里坊式”布局、郑州商城考古所见天文元素、郑州商城居民族群来源以及新时期考古手段的更新、基建考古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

  观众现场提问

  华夏考古讲坛介绍

  “华夏考古讲坛”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公众考古和科普平台,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具体实践。讲坛以系列讲座和报告的形式,邀请各领域考古专家学者,向公众介绍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考古研究实现从历史“解读者”向“转译者”的跨越,助力学术成果走向大众,从考古中激扬文化自信力量。

  保护文化遗产,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期待与大家共同努力,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奋力书写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河南篇章。

  “华夏考古讲坛”每月举办一期,敬请感兴趣的公众关注“河南考古”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坛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