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凝聚中国力量,欢迎收听《河南文物之窗》。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含嘉仓。
含嘉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从唐朝开始大规模存粮,成为国家的大型粮仓。现代考古证实仓城东西长612米,南北宽710米,总面积43万平方米,共有圆形粮窖400座以上,每座粮窖可以存储约50万斤粮食。唐代天宝年间,也就是公元742—756年,整个含嘉仓的粮食储量,接近全国储粮的一半,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古代粮仓。
1970年,洛阳市的一家工厂正在施工,准备修建一处厂房,就在工人们挖地基的时候,意外地掘出了一块30多厘米宽的方形砖,更让工人们感到惊奇的是,这砖上竟然刻有文字。文物专家深入研究后,不仅解读了这砖块上的文字,而且还破解了一个谜局——那就是唐朝一年究竟产多少粮食!
通过古砖上的记录,以及对含嘉仓容积的测算,专家发现整个粮仓可以储粮600多万石。唐朝时期1石≈53公斤,所以就是2.1亿公斤。另外,含嘉仓的粮食储量可达全国粮食储量的一半,那么全国的储量就是4.2亿公斤。所以唐朝时期的丰年最大产量,约在5亿公斤左右。
含嘉仓建造方法和结构较为科学。先从地面向下挖一口大底小的土窖,将窖底夯实,再用火烧硬,上面铺一层灰渣,以防潮湿,在灰渣上铺设木板,板上垫草,草上铺席。窖壁周围亦砌木板,在窖中分层堆放粮食,每层之间以席隔开,装满粮后,在窖口部位先盖一层 40~60 厘米厚的谷糠,其上盖席,最后用泥土密封窖口。这种仓窖,既可防火防虫,又能抗腐防盗。
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是含嘉仓迄今发现最完整、储量最大的仓窖遗存,位于含嘉仓城中部,窖口呈圆形,遗址中出土的铭砖记载了储粮的时间、数量、品种、来源、仓窖位置及授领粮食的官员姓名。从发掘情况来看,含嘉仓储粮的主要时段为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而储粮来源主要有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可见地域之广,规模之大。
《河南文物之窗》每周二8点
与您相约
FM95.5/AM657河南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