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品,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和技能。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中国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是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国务院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也许有人没见过嵩岳寺塔,其实,郑州郑东新区CBD地标性建筑“千禧广场”的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嵩岳寺塔。作为中原大地的地标和郑州市的名片,“千禧广场”建筑设计充分融合了中原深厚的文化渊源,主楼曲线与“嵩岳寺塔”吻合,建筑平面布局与古塔平面神似。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改名“闲居寺”,并广为增建,殿宇达千余间,僧众700余人。隋文帝仁寿二年改名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当时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盛极一时。现塔院内大雄殿及两侧的伽蓝殿、白衣殿均为清时所建,唯嵩岳寺塔为北魏时物,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
嵩岳寺塔上下浑砖砌就,层叠布以密檐,外涂白灰,内为楼阁式,外为密檐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多角形密檐式砖塔。塔总高37米,塔身呈平面等边十二角形,这样的十二边形塔在中国现存的数百座砖塔中,是绝无仅有的。
嵩岳寺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室之内,原置佛台佛像,供和尚和香客绕塔做佛事之用。全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
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至今保存完好,充分证明中国古代传统建筑工艺之高妙。
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原载于2019年8月13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