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博物馆,2010年12月成立,2011年7月对公众免费开放,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国博协团体会员单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2000余件。
周口市博物馆全景图
1991年扶沟崔桥农民在西店遗址耕作时出土的华夏第一石磨盘,长100厘米,宽44厘米,通高9.2厘米,足距分别为51厘米、25厘米、17厘米,呈椭圆形,用整块黄砂岩琢磨而成,底部有4个圆柱状的足,非常规整,是迄今裴李岗文化发现形制最大的石磨盘。
华夏第一石磨盘
1979年项城市蛤蟆寨出土的东汉绿釉红陶卧羊尊,整体造型为一卧羊,长36.6厘米,宽15.8厘米,高23厘米,口径5.7厘米,通体施绿釉,釉不过底,羊昂首平视,口微张开,两角向后卷曲,顶部有一小圆孔,尾巴较小,四足作跪卧状,尊口在背部,呈圆柱状。卧羊形象逼真,神态安祥,生动传神,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东汉绿釉红陶卧羊尊
此外,周口市博物馆馆藏的楚国方肩银布币、汉代卧羊铜灯、唐代寿州窑黄釉乳钉纹豆、唐蓝釉三彩炉、宋代白釉刻花罐等珍贵文物,都是罕见的艺术珍品。
基本陈列《宛丘之上——周口历史文物陈列》,以周口历史的足迹为线索,以历代文物为支撑,生动形象地展示周口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该陈列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人文肇始”,主要陈展“三皇”伏羲、女娲、神农的功绩,以及豫东周口地区原始文化的风采;第二部分“大道幽微”,主要陈展老子的事迹、《道德经》版本,以及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出土的各个时期的文物;第三部分“三代华章”,主要陈展两周时期陈国、长国和楚都陈期间的文物及史实;第四部分“莽原鸿爪”,主要陈展秦汉以来至元代周口历史的发展轨迹;第五部分“逐波兴埠”,主要陈展明清时期周口三川汇流、漕运兴埠的历史。
宛丘之上——周口历史文物陈列
周口市博物馆开发的研学课程“刷活《千字文》——千字韵文润童心”,立足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以传统活字印刷术的方式,设计生动有趣的实践课程,并结合多样的游戏互动参与环节,进行沉浸式体验,使参与的少年儿童在快乐中探究传统文化的魅力。
刷活《千字文》活动授课
《河南文物之窗》每周二8点与您相约FM95.5河南新闻广播本栏目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新闻广播联合主办
图片来源:周口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