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暗藏北魏皇室“宫斗”疑云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4 17:31 浏览次数:

  不同于龙门石窟中许多洞窟经过多代续凿,宾阳中洞的建造过程一气呵成,是龙门石窟中极具代表性的北魏时期汉化新窟。

  这样一座融汇东西文化精华、见证北魏政治风云的洞窟到底有着怎样的魔力?为什么在北魏时期,宾阳三洞仅仅完成了宾阳中洞的开凿?

  7月12日上午10点,在“云上龙门牵手云冈”系列直播中,龙门石窟研究院信息资料中心主任高俊苹走进宾阳中洞,揭开了暗藏洞中的“宫斗”疑云。

北魏迁都洛阳后国家“1号工程”,后因政治动荡未完工

  1893年,日本学者冈仓天心,也是后来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亚洲艺术部的主任,在无意中发现了龙门石窟,他也是第一位到访龙门石窟的外国人。

  冈仓天心在此地探索时,拍摄下了一些照片,并在返回日本后用宾阳中洞照片制作的幻灯片举办了讲座。从此,龙门石窟便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高俊苹介绍,在早上,站在这里就能看到东方初升的太阳,这便是宾阳洞名字的由来。“站在宾阳中洞,我们不仅能看见太阳,还能以此倒推出曾经的历史。”

  “如果说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大唐盛世的国家一号工程,那么宾阳洞毫无疑问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国家一号工程。”

  宾阳三洞也是中国正史中唯一明确记载了开凿过程的洞窟,《魏书·释老志》中记载:景明初,也就是公元500年,宣武帝下召参照大同云冈石窟的模式为他的父亲孝文帝,母亲文昭皇后来修建宾阳洞窟。到了永平年间,第三位主持者刘腾又奏请为宣武帝又造石窟一所,这就有了后来的宾阳三洞。

  高俊苹说:“可以说宾阳洞的开凿,与北魏后期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风云是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宾阳中洞见证了北魏迁都洛阳后的兴盛与衰落。”

  根据记载,宾阳三洞刚开始建造时,设计规模极其庞大,后因龙门石窟岩体强度大、硬度高,开凿难度大,且在工程进行中北魏王朝陷入动荡,故仅完成了宾阳中洞的开凿。宾阳南洞、宾阳北洞一直到隋唐时期才相继完成。

  公元515年,北魏宣武帝去世,此时洞窟已经建造了十六年,但仍未完工。年仅五岁的孝明帝继位,其母胡太后听政。公元520年,工程主持者刘腾发起了宫廷政变,囚禁了胡太后,此后刘腾权倾朝野。

  直到公元523,刘腾去世,胡太后才得以重新返政,并对刘腾的墓葬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击报复。这一系列的宫廷政变,再加上后来不断的战乱,由此引起了528年河阴之变,北魏最终分裂成了东魏西魏,给整个龙门石窟的开凿带来了很大影响。

莲花藻井和《帝后礼佛图》即将重现

  宾阳中洞窟顶的莲花藻井已“绽放”1500余年,部分彩绘已经斑驳,且因浮雕的表面存在裂隙、溶蚀、微生物等多种病害,其轮廓已经不甚清晰。

  高俊苹介绍,保护人员通过数字化综合研究,对窟顶进行了彩绘复原,以平面二维的形式,通过数据采集和矿物质颜料精心绘制,莲花藻井最初绚丽的色彩重新还原,莲花和飞天栩栩如生,仿佛时光倒流。

  著名的《帝后礼佛图》也位于宾阳中洞。高俊苹说,《帝后礼佛图》分别刻画了北魏孝文帝、文昭皇后带领文武百官列队礼佛的宏大场景,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帝王、皇后礼佛图。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后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为了让国宝得以重现,龙门石窟研究院联合西安交通大学造型艺术中心、芝加哥大学东亚艺术中心共同开展了包括《帝后礼佛图》在内的离散文物数字保护项目,旨在收集文物的三维数据信息并进行虚拟复原研究展示。

  目前,《皇后礼佛图》虚拟复原工作已经基本完工,很快就将呈现在大家面前,《皇帝礼佛图》的虚拟复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预计将在明年二三月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