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门石窟,有一朵直径达3.6米的巨大莲花,它所在的洞窟因此得名莲花洞。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年间,作为佛教象征的名物,莲花虽在石窟窟顶装饰中用得较多,但是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是绝无仅有的存在。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7月14日,观看顶端新闻客户端呈现的“云上龙门 牵手云冈”系列直播,跟随龙门石窟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高东亮的脚步,一起打卡了这朵独一无二的精美莲花。
莲花洞外为何只有一尊护法佛?答案来了
莲花洞是北魏时期的大型洞窟,位于龙门石窟的西山中段。在进入莲花洞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欣赏一下莲花洞的外沿。
在莲花洞的窟口上方,有一个火焰纹尖拱形的大型浮雕纹饰,这就是莲花洞的窟眉。高东亮介绍,在窟口雕刻窟眉,是北魏时期流行的一种做法,由此也可以说,窟眉是北魏时期洞窟的典型特征,人们也可凭借这个特征,基本判断出一个洞窟是否为北魏时期开凿的。
看完了窟眉,让我们把视线转向洞窟的南侧,这里有一尊立石像。其头部和右手都已经残毁,左手则五指张开置于胸前,上身赤裸披帛,披帛在腹前交叉,下身穿着战裙,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
据高东亮介绍,这一立石像的造型同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外的立石像风格极其接近,而龙门石窟宾阳中洞的完工时间是在公元515-517年,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尊立石像也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立石像作为佛的护法,通常情况下会出现在洞窟的左右两侧,但在洞窟的北侧,却并没有立石像的踪影。这是为什么呢?
高东亮给出了解释:原来,莲花洞是在一个天然溶洞的基础上扩凿而成的,北壁处的位置恰恰就是洞口的位置。此处的岩石非常得破碎,因此根本无法雕刻出一尊立石像,这就造成了莲花洞只有一尊立石像的场景。
直径3.6米的莲花,在全国范围也是极其罕见
莲花洞是北魏时期的一座大型洞窟,这朵莲花到底有多大呢?
高东亮介绍,莲花洞高5.9米,宽6.2米,进深达到了9.8米。而在洞内的顶壁上,就是这朵有名的高浮雕莲花,其直径达到了3.6米,莲花洞的名称也来源于此。
“用莲花装饰洞窟的窟顶是龙门石窟常见的做法,但是绝大多数洞窟窟顶的莲花都是线刻的莲花,或者是浅浮雕的莲花。像莲花洞这样大型的,高浮雕的莲花,在龙门石窟是绝无仅有的。”
“只此一例!”高东亮强调,“这朵莲花就是在全国的石窟里也是非常少见的。”
这朵莲花用写实的手法雕刻出了莲心,其上还刻有莲子。莲心周围一共有三层莲瓣纹,莲瓣纹的外侧刻了一圈忍冬纹,也就是金银花花叶组成的一种纹饰,是石窟装饰中的重要图案。
除了装饰洞窟的窟顶之外,莲花作为一种重要的装饰题材,在有些洞窟的地面装饰中也会出现。佛像、菩萨像的头光中、脚下也可看到莲花的身影。
不仅顶壁雕刻地如此精美,莲花洞洞窟两壁同样刻满了大大小小的佛龛。这些佛龛布局或层次分明,或错落有致,龛额构图精美,既有尖拱、楣拱、屋檐拱,又有璎珞、帷幕、流苏,还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变化多端。
“龙门石窟的文化博大精深。”在直播的最后,高东亮忍不住感叹,“对龙门石窟的研究道路还非常漫长,还需要我们一代接一代的龙门人接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