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碑亭。南阳晚报记者 崔培林 摄
碑刻,是人类神圣情感的载体。 一部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碑刻文化”的发展史。碑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记录着历史沧桑的脚步,折射着文字嬗变的过程,承载着人类崇高的精神,展现着中国古代灿烂的书法艺术,最终形成独特的碑石文化。 南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如果说,南阳是一本沉甸甸的书,那么,白河岸边的卧龙岗和岗上的武侯祠就是书中厚重的一章,而碑刻文化则是这一章中最精彩的一节。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南阳武侯祠内,保存着自汉以来历代碑刻400余通,这些碑碣石刻,门类齐全,记载了武侯祠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南阳和全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面貌,而且内容丰富、文辞精辟、书体各异,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可以说是南阳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一卷碑刻的南阳文明史。
一通通碑刻讲述着武侯祠故事
走过千年的武侯祠古柏森森,庄严肃穆,如诗如画。1000多年来,难以计数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乃至帝王都与南阳武侯祠结下情缘,有的感念情谊,至祠祭拜;有的慕名而来,吟诗作赋;有的登堂膜拜,捐资建设……武侯祠内的碑刻或记载修葺,或怀古钦英,或记述各个时期南阳的人文历史。
据史籍所载,与南阳武侯祠有关的最早碑刻是西晋李兴撰写的《祭诸葛丞相文》。西晋永兴年间,镇南将军刘弘“观亮故宅”以此凭吊,命参军李兴撰写《祭诸葛丞相文》,并“立碣表闾”。遗憾的是该碑经南北朝战乱而未留存下来。
唐代卧龙岗已全国知名,文人学士为卧龙岗写下了诸多诗文。李白的《南都行》《南阳送客》等,许浑的《南阳道中》,汪遵的《南阳》,胡曾的《咏史·南阳》,特别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使南阳诸葛庐享誉天下。唐代立碑刻字的习俗已很盛行,故这些名人诗作应是在卧龙岗刻石铭记的。
宋代文学家邹浩作有《谒武侯道中》诗四首,著名诗人陈与义写有《次南阳》诗。绍兴八年,岳飞北伐,途经南阳遇雨,夜宿卧龙岗武侯祠,书前后《出师表》。南宋诗人吴潜作《龙岗矗秀》……但在元代,战火纷飞,唐宋时期的大量碑刻被毁。
“刘备潜心从此地,三分天下易成局,当时豪杰孰为最,矫矫南阳诸葛公。”这是时任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的崔□□(作者之名已难以辨认)在元至正四年“按部至南阳城南约五里许望诸葛武侯庙而作”。这块元代碑刻得以幸存,保存至今。另外,武侯祠大拜殿镶嵌的明《驸马特祭碑》、殿前及院内碑廊的明《敕赐忠武庙规祭品祭文檄》《诸葛武侯祠立会建祀》等碑刻,显示元明以来武侯祠维修经过及祭祀诸葛亮之隆盛。
明代遗存石刻较多,有修葺碑、题咏碑、记事碑等。
此外,篆书《汉诸葛孔明旧庐书指道碑阴》、草书《草庐对》、明代李中虚楷书前后《出师表》等碑刻,在书法艺术和雕刻技术上都有相当高的造诣,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宝贵资料。尤其是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笔笔如剑、气势如虹,三通汉碑更是彰显了南阳汉代大郡风采……
三通汉碑彰显南阳汉代大郡风采
汉代立碑树碣者众,但东汉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得以留存下来的碑刻凤毛麟角,因此,武侯祠汉碑亭内的三通汉碑就显得弥足珍贵,堪称我国汉代的文物瑰宝,不仅为研究汉代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而且还是弥足珍贵的书法艺术珍品。
这三通汉碑,分别为东汉延熹二年(159年)的《张景造土牛碑》《赵君碑》和东汉永兴二年(154年)的故宛令益州刺史南郡《李孟初碑》。其中,《张景造土牛碑》高125厘米、宽54厘米、厚12厘米,碑文为隶书,残存11行,可识225字。它在三通汉碑中存字最多,也最有名。碑文中记载,为举行立春仪式需“调发十四乡正”准备,结果“吏正患苦”,张景愿以巨大代价免除劳役,可见东汉徭役的苛重。碑中所记“右丞”官名及官名的统称“列长”一词,汉书不见记载,由此可补其不足。
据南阳诸葛亮研究会会长张晓刚介绍,张景碑的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后金石学上的一大收获,不但为研究汉史和南阳地方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文化价值也十分突出。碑文字法端正工细,秀丽多姿,代表着汉代隶书的成熟水平,是汉代书法艺术的精品,堪与汉代著名的《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相伯仲。
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刻。南阳晚报记者 崔培林 摄
岳飞手书《出师表》碑弥足珍贵
在卧龙岗武侯祠大殿左侧,有一著名文物景点,被称为“三绝碑”的岳飞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碑廊,21块石碑贯通长廊,颇为壮观,配以清代书法家曹广桢的“春风有形在流水,古贤奇迹于斯文”对联,游人至此,无不留步观赏,无不为诸葛亮兴复汉室,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和岳飞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所折服。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飞路过南阳,拜谒武侯祠。岳飞在“跋”中写道:“绍兴戊午秋八月望前,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于祠内。更深秉烛,细观壁间昔贤所赞先生文祠、诗赋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觉泪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献茶毕,出纸索字,挥涕走笔,不计工拙,稍舒胸中抑郁耳。岳飞并识。”
岳飞的书法健拔雄伟,流畅遒劲,是流传后世的重要艺术珍品,清光绪二年,石工李发祥镌刻岳飞前后《出师表》,刻工精良,宛如手书,共21通。
《出师表》碑之所以被称为“三绝”碑:一为文章绝,《出师表》为千载名篇;二为书法绝,岳飞的书法可谓苍劲峭拔,龙飞蛇腾,尤见忠武之气流于笔端;三为刻工绝,宛如手书。三者结合,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时光荏苒,碑刻犹存。这些珍贵的石碑是南阳历史的见证,已成为武侯祠内重要的文化遗产。
在南阳武侯祠内,除了这400余通碑刻,还有历代匾额楹联200余幅,千年古树4棵。在阅尽了世间风云,经历了沧桑巨变后,它们以特有的方式、丰厚的内涵体现了南阳悠久的历史,展示了南阳灿烂的文化,讲述着诸葛亮躬耕南阳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