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国宝48丨汉“长宜子孙”铜洗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温小娟 发布时间:2022-10-25 11:28 浏览次数:

  >>点这里,跟“指尖上的国宝”互动更有趣!

  洗是古代日常盥洗用具,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盆,由先秦盥盘演化而来,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

  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的“长宜子孙”铜洗,属汉代铜器,高7.3厘米,口径33.3厘米,重1.94千克。铜洗,敞口,方唇,斜腹。器底内部铸有双鱼纹和“长宜子孙”四字,双鱼纹线条清晰,鱼须、鱼鳍、鱼尾、鱼鳞清晰可见,当装满清水时,双鱼宛如在水中游动,生动逼真;“长宜子孙”,篆书字体,字形稍长,笔画流畅,一气呵成。“长宜子孙”铜洗对研究汉代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具有重要的价值,为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和民间风俗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西汉初年,双鱼纹非常盛行,由于古人认为鱼有多子多孙之意,铸有双鱼纹的铜洗常被当做婚嫁用品,又因为鱼和‘余’同音,鱼就融进了象征富贵有余的图案之中。

  “半吐寒梅未拆,双鱼洗,冰澌初结。”(张元干《夜游宫》)洗内双鱼依旧栩栩如生,长宜子孙的字迹仍然清晰可辨,两千年的风云变幻抹不掉的是先辈的期盼,美好的祝福长久停留在耳畔,长宜子孙,子孙长宜。

指尖上的国宝48丨汉“长宜子孙”铜洗

指尖上的国宝48丨汉“长宜子孙”铜洗

指尖上的国宝48丨汉“长宜子孙”铜洗

  本栏目每周二、周五刊播

  指导单位:河南省文物局

  主办单位:河南日报

  技术支持:北京森泰英睿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设计与制作:王文析、苏一飞、翟超、赵磊、孟云涛、张辽、赵淼淼

  馆方支持:靳花娜、王杰、巩镭、方靖媛、刘秋阁、党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