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考察并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其实红旗渠的建设和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始终都伴随着国家历代领导人的关心与支持,新中国的历届领导人都有着同样的红旗渠情结。
毛泽东
1958年11月1日,毛主席的专列开到新乡火车站,主席要找地、县委的同志座谈。当时的林县县委书记、红旗渠建设的总指挥杨贵同志出席了座谈。
毛主席见到杨贵后高兴地握住杨贵的手说:“林县的杨贵,我知道你,听说你治水很有一套嘛!”在听了杨贵的汇报以后,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那天在专列上,毛主席把这句话重复讲了好几遍。在那个全民大炼钢的时代,这句话让建设红旗渠的杨贵和林县人吃了“定心丸”,心里亮堂堂的。
邓小平
1974年,邓小平代表新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他在大会上那篇著名的讲话,博得了与会各国代表团特别是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代表团和世界舆论的赞扬与好评。发言结束后,许多国家的代表纷纷与邓小平握手致意,世界各大报刊和电台也纷纷报道邓小平的发言。一些媒体评论道:这个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小个子中国人,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而在大会上放映的几部影片中,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因为红旗渠精神,也同样代表了中国的新形象。
江泽民
1996年6月1日,江泽民到红旗渠视察,在参观完后,他站在渠畔感慨地说:“林县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可以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胡锦涛
1995年4月14日,胡锦涛参观红旗渠青年洞,高度评价了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他说:“当年林州人民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能把红旗渠修起来,真不容易。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仍需要大力弘扬,希望你们利用青年洞、神工铺等景点,办成青少年教育基地,继续发扬红旗渠精神,再创林州辉煌,谱写好林州发展四部曲。”
习近平
习近平10月28日在河南林州红旗渠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
20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手,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虽然红旗渠精神产生于上个世纪条件极其艰苦的60年代,但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所彰显的劳动人民群众勇于开拓的创造精神,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担当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其价值、影响和贡献早已远远超越了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它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代和未来。在新时期,红旗渠精神这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旗帜,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敢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精神动力,助推着我们砥砺前行。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拒腐防变、保持本色的镜子,警示着我们清正廉洁。红旗渠精神是一个践行群众路线、汇聚群众力量的典型范例,指引着我们改进作风。我们要大力学习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让这条精神长河流淌不息、永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