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河南考古新发现之十四:焦作温县清风岭上古墓多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1-13 10:54 浏览次数:

  1月6日,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田源介绍了2022年焦作温县张圪垱墓地发掘情况,该墓地发现了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大批墓葬。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强介绍了焦作市马村区靳作墓地发现的东汉墓地发掘情况。

  温县张圪垱墓地位于温县城东1公里,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因黄河泛滥,受灾村搬至高圪垱,且张家户多,取名张圪垱。此片区域原为温县南张羌乡张圪垱村西北砖瓦窑取土区,当地村民回忆,近代曾较大规模取土、平整过这片土地。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对温县张圪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191处,其中,汉墓106座,晋墓4座、唐代墓葬5座,宋代墓葬15座,明代墓葬2座,清代墓葬53座,汉代砖瓦窑5座,水井1眼。出土陶、瓷、铜等各类器物共计约488件(套),其中不乏一些特殊的墓葬形制和珍贵的出土文物。

  清风岭是黄河冲积平原的顶部,蜿蜒曲折,宽约3-4公里,发端于孟州市的大、小宋庄,经温县,在武陟境内没于黄河,长约50公里。张圪垱墓地位于温县“清风岭”上,根据当地群众介绍,近代基建活动之前,这里地势较高。根据考古发掘情况来看,大部分墓葬埋藏较深、分布规律集中、形制相似、修筑精心,因此推测温县“清风岭”上分布着从汉代、魏晋、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墓群。张圪垱墓地的发掘为研究温县地区汉代至明清时期丧葬习俗、生活聚落遗存文化内涵提供了科学、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进一步研究温县地区各历史时期文化特征内涵具有重要的考古学科研究价值。

  焦作市马村区靳作墓地考古工地位于焦作市马村区西南部马村区政府驻地西邻。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2年上半年对靳作墓地工地范围内墓葬遗迹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古墓葬22座,均为汉墓,出土陶、铜、金、银、宝石等各类器物共计约150余件(套)。

  此次考古发掘的这批古墓葬均为东汉墓葬,墓葬分布集中,排列整齐,应为家族墓地。墓葬结构以南北向斜坡墓道“前堂后室”小砖室墓为主,墓道均朝北,一般由墓道、拱券甬道、前堂、后室、耳室五部分组成。这批古墓葬多被盗扰,保存状况较差,根据出土器物残片判断随葬器物有陶罐、壶、盘、榼、案、灶、井、磨、猪圈、鸡、狗、猪等,大部分砖室墓葬在“前堂”西壁上砌筑“镶嵌式”陶仓楼。

  其中的M14规模最大,形制特殊,虽遭盗扰,仍然出土有部分珍贵的金、银、铜、铁质文物。M14是一座南北向斜坡墓道前后双穹隆顶砖室墓,南北总长13.97米,东西宽3.38米,由夯土墓道、甬道、前堂、甬道、后室五部分组成,其中前堂西壁上砌筑有镶嵌式陶仓楼。 出土器物类型有陶罐、盘、榼、案、灶、井、猪圈、磨、鸡,铜钱(东汉五铢、货泉)、铜镜、铁镜、银指环、金指环、银手镯、玛瑙、水晶饰件等。

  这批墓葬尤其是M14,出土较为珍贵的金银器、项饰及漆器(腐朽严重)等文物,为研究东汉时期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方式、手工业技术及葬俗葬制提供了丰富、科学、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特别重要的考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