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到现在,我连续讲了好几场修渠的故事,明显感觉到,今年来林州、来红旗渠参观学习的人更多了!”3月2日,记者来到红旗渠干部学院,再次与修渠劳模张买江面对面。
今年年初,中央文明办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张买江榜上有名。
“‘中国好人’名号对我来说太大了。为人民做好事,才能守住人民的心,雷锋同志是真正的‘中国好人’,是所有人学习的榜样,我也一直以他为标杆。”提及获得的荣誉,张买江有点不好意思,“当初为了修好渠,太多人付出宝贵的生命。守好红旗渠是我要坚持一辈子的事儿,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1960年,红旗渠工程开始施工,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是第一批参建者,但不幸牺牲在红旗渠建设工地上。当时年仅13岁的张买江毅然接过父亲的工作,走上工地,成为年龄最小的修渠人,一直干到红旗渠建成通水。
渠修完没几年,张买江经省里推荐到清华大学继续学习。“念书期间,心里也还是记挂着这条渠。”张买江回忆道。毕业后,他最终选择回到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从事教学工作。
“红旗渠修好了,但修渠背后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红旗渠精神需要传承下去。”张买江说,在任教期间,他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修渠的故事。
退休后,张买江主动申请成为红旗渠干部学院的特聘讲师。今年74岁的张买江,仍然坚持为一批又一批学员讲述当年修渠的故事。“几十年如一日,张老师让我们感动不已,同时也鼓舞着我们年轻一代,要讲好红旗渠故事,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红旗渠干部学院培训部青年教师李小芬说。
三代人接力,共护一条渠。张买江的儿子张学义,从小听着父亲修渠的故事长大。后来,张学义加入了管渠护渠队伍,如今,他就职于林州市合涧渠管所。张学义常说,前人把渠修好了,我们这一代就要看好渠、护好渠。(记者:谢建晓 赵阿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