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意味深长,对鼓舞我们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新征程中弘扬红旗渠精神,踔厉奋发、顽强拼搏,具有重要教育启示意义。为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我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断凝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正能量,汇聚起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强大合力。
一、坚持自力更生,扛牢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责任担当
“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自力更生是红旗渠精神的精髓所在。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作出修建“引漳入林”工程的重大决策。此后10年内,林县人民始终坚持“修自己的渠,流自己的汗,不能靠天靠神仙”的理念自力更生、战天斗地,从根本上解决了“水贵如油”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种种困难,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自筹资金5839.6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5.06%,自制炸药1215吨,占消耗总量的44.3%,自制水泥5170吨,占消耗总量的77.1%。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削平大小山头1250座,凿通隧道211个,架设渡槽157个,建成总长152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
“一颗红星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新征程上,肩负起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历史重任,必须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一要坚持走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道路,努力找准创新发展的立足点和突破口,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卡脖子”核心技术难题,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二要把自力更生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坚定意志和自觉行动,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项职责,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砺前行。三要树立优良作风,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坚决反对依赖思想和懒散作风,推动形成以自力更生为荣的良好社会风气。
二、坚持艰苦创业,积聚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磅礴力量
“宁愿苦战,不愿苦熬”的林县人民,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与天斗、与地斗、与山斗,风餐露宿、忍饥挨饿,克服缺资金、缺材料、缺技术等各种各样的困难,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书写了艰苦创业的壮丽诗篇。“引漳入林”工程刚开始的时候,房子、帐篷不够住,他们就住悬崖、石庵;粮食不够吃,他们就上山挖野菜充饥。由于缺乏大型机械设备,逢山开渠、遇水架桥全靠林县人民的双手。在鸻鹉崖大会战中,除险突击队队长任羊成被从悬崖上掉下来的石片砸到门牙,他忍着剧痛用手钳接连拔掉被砸坏的门牙,继续除险。像任羊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凭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坚强决心,林县人民终于将“引漳入林”的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
“一味苦想难有盼头,一直苦干必有奔头。”在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大力发扬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一要从自身做起,牢固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把艰苦创业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通过勤学苦练,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本领和能力,在困难面前不灰心丧气,在危难面前不委曲求全,敢为人先、迎难而上,朝着既定的目标,振奋精神、勇毅前行。二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以辛勤的汗水、默默的耕耘成就非凡业绩。三要反对享乐思想,拒绝“躺平”,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坚决抵制精神颓废、不思进取的享乐主义思想,凝聚起迈向现代化河南建设新征程的精气神。
三、坚持团结协作,激发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创新活力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重要性。为完成修渠这一目标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县委第一书记杨贵和县长李贵两人合作默契,被当地群众称为“二贵闹太行”。县委、县政府领导干部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团体。在他们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甘共苦、团结一心,全县上下拧成一股绳,前方后方紧密配合,15个公社相互支持、通力合作。在修建红旗渠的工地上,掀起一个又一个“比、学、赶、超”的劳动竞赛热潮,涌现出“友谊杠”“凤凰双展翅”等一个个彰显团结协作精神的动人场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协作是一种修养、一种品质,更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一项基本功。建设现代化河南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红旗渠精神,激发各方面的动力活力。一要加强思想武装,树立团结协作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共同的理想信念,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二要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在工作中要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尊重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要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要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为建设现代化河南团结奋斗。三要优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的作用。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公正的考评指标体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奖惩机制,不断强化正向激励,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四、坚持无私奉献,铸就现代化河南建设的精神品格
为彻底解决缺水问题,林县人民面对各种困难,始终把国家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舍小家为大家,甚至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男学黄继光、女学刘胡兰,涌现出总设计师杨贵、总指挥马有金、技术员吴祖太、除险突击队队长任羊成、舍己救人的李改云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据统计,在红旗渠修建的10年中,先后有81名干部群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7岁。正是他们发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才创造出红旗渠那样举世瞩目的人间奇迹。
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全面实施“十大战略”还是实现“两个确保”,都需要大力发扬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一要厚植“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家国情怀。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淡泊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为大家舍小家、为大爱舍小爱。二要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作为现代化河南的建设者,要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时刻怀揣一颗坚如磐石的初心、义无反顾的决心、不求回报的平常心,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惜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三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两个确保”营造人人讲奉献、个个乐于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文系2022年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的河南实践研究”(2022XWH074)阶段性成果)
(作者:省社科院政治与党史党建研究所所长 唐金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