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新闻广播 作者:程冰冰 谷艳敏 陈松 罗曼 发布时间:2023-05-16 10:34 浏览次数:

它们跨越时间长河,见证历史变迁;

它们凝结过去、连接当下、传承未来。

河南文物之窗——文化遗产耀中原

带您走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遍访石窟寺,

聆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人故事。

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导游:

  欢迎大家来到“考古圣地”河南省新郑市裴李岗村,探寻农耕文明起源,感受三万年前人们的生活遗迹。

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游客:

  导游,文化广场上,明明用立体大字写着“裴李岗8000年”,你怎么说是三万年呢?

  导游:

  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来解释一下。裴李岗遗址从1977年至今,先后历经四次考古发掘。在第四次发掘中,发现了距今26000年—30000年前的鸵鸟蛋串珠饰品,这是一种用鸵鸟蛋壳钻孔做成串珠项链,证明在旧石器晚期,三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此地生活,而且那时候他们对美有一定的追求了。

  游客:

  哦,明白了。

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游客:

  那么裴李岗8000年,怎么理解呢?

  导游:

  是这样的,考古学家通过碳-14对标本测定,裴李岗遗址年代距今约8000年,绝对年代早于仰韶文化1000多年,裴李岗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我国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一段历史空白。另外,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已经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从事以原始农业、手工业和家畜饲养业为主的氏族经济生产生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400多件器物中寻找答案,出土的器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其中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两端有刃的条型石铲,还有石磨盘、石磨棒。因这些器物有独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学界命名为“裴李岗文化”。

  游客:

  这么牛!

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导游:

  这里还出土了“中国最古老的鼎”。裴李岗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素面,少数带有蓖点纹、压印点纹,个别表面有乳钉纹饰。最有名的当属1977年出土的乳钉纹红陶鼎,高22厘米、口径23厘米,为夹砂红陶,手工捏制而成,这件乳钉纹红陶鼎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鼎”。

  游客:

  这可是纯手工打造啊!

  导游:

  那当然!它的手工制作方法被称为“泥条盘筑”法,首先把泥土淘洗干净,搓成泥条,层层盘筑成所需要的器形,再把器物表面修整均匀,打磨光滑,最后烧制,在鼎的内壁还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鼎的腹部乳钉既可加固器身,也能作为装饰。

  游客:

  “泥条盘筑”法,这个有趣,可以跟孩子边玩泥巴边讲先民的故事了。

河南文物之窗 | 走进裴李岗遗址,探寻农耕文明起源

  2021年10月,裴李岗遗址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近年来,裴李岗村积极探寻裴李岗文化之古、溯源农耕文明之源、融合诗经郑风之雅,以建设“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国家级中小学研学基地、开放式历史博物馆、三A级以上景区”为目标,大力打造历史文化名村裴李岗,这也将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