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
郑州商城的形成及城市化过程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侯卫东 发布时间:2023-06-22 20:45 浏览次数:

  嵩山东北麓的郑州一带是夏王朝最后的王都二里头夏都的东方门户,也是商王朝第一座王都郑州商城的王畿区域。夏、商王朝更替之际,共同的目标汇聚了四面八方的人群,肇建了郑州商城最早的一批宫殿宗庙建筑及宫城城墙,开启了郑州商城代表的二里岗文化(早期商文化)的形成阶段。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遗存的表征

  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的文化面貌呈现出多元文化传统,外来文化与本地二里头文化形成多元文化传统共存、互融的文化景观。北方太行山东麓的下七垣文化、辉卫文化,东方鲁西豫东的岳石文化,西方晋南盆地的东下冯文化,南方江汉平原的肖家屋脊文化(早商文化盘龙城类型的先在文化)等四面八方的文化传统汇聚到郑州商城。郑州商城的肇建是下七垣文化、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涌入的结果,外来的精英阶层主导了国家、社会和文化的重新组织。

  从长达70年积累的田野考古资料来看,郑州商城肇始阶段的遗存在大城(外城营建之后成为内城)内外都普遍分布。大城东北部40万平方米以上的范围内营造了多处大型宫殿宗庙建筑,还建筑了具有界隔及防御功能的宫墙,这批宫殿宗庙建筑至少可以区分为东、西两个宫城单元,宫城范围内还发现有随葬铜器的高规格墓葬。郑州商城大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中南部是后世城市的重心,后世人类活动特别频繁,受到历代人类活动的破坏特别严重,难以确认是否存在肇始阶段宫殿宗庙建筑;从勘探到的夯土散布状况来看,该区域很可能有肇始阶段的大型建筑。郑州商城大城中南部也发现很多肇始阶段的遗存,例如化工三厂、电校、夕阳楼等地点及大城四面城墙内都有肇始阶段的遗存,表明整个大城内密布该阶段居民点或人类活动点。在郑州商城大城外侧例如二里岗、南关外、老坟岗等地点,同样发现很多肇始阶段的遗存,表明内、外城之间的区域早在肇始阶段就已经有很多居民点和人类活动点。郑州商城肇始阶段大城内外遍布居民点和人类活动点的现象,反映了这座超大型都邑是在短时间内迅速集聚四面八方的人力物力形成的,共同的意识形态和行动目标动员并凝聚了不同方向的外来人群,营造了郑州商城并成为新的都邑生活的参与者。

  郑州商城肇建之后,其王畿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深度互动、聚落广泛整合、社会深刻重组。广域王权国家的都城从二里头夏都转移到郑州商城,反映了夏、商王朝更替的现象。郑州商城成为主导中原腹地及更广阔地域的王都,成为商王朝早期的“大邑商”。

  中原腹地商王朝早期的城市化过程

  郑州商城逐渐定局并形成宫城、内城和外城的三重结构布局,外城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左右,都邑布局走向成熟,各项设施逐渐完备,典型二里岗文化(早期商文化)风格逐渐形成,呈现出一元为主的文化格局,其他文化传统遗风犹存,但逐渐融入新的二里岗文化之中。

  典型二里岗期早段(二里岗下层二期或郑州商城商文化二期),郑州商城东北部宫城范围内有不少祭祀遗存,目前发现的铜器墓大多在宫城范围内或附近,很多王室成员埋葬在其居住的宫室附近,说明宫城内存在若干王室成员生死相依的“族邑”。商王朝早期王都内的这些“族邑”,应当是血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及职业分工等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社会单元。内城南部的居住点逐渐增多,给排水系统更加完善;内城东北角紧挨着城墙有一片以人坑和狗坑为主的祭祀场所,内城西城墙内侧也有类似的现象,表明内城里的人有意识地选择城墙内侧的一些地方举行祭祀活动。在内城城墙内侧也发现有正常埋葬的铜器墓和陶器墓,说明城墙内侧的一些地方也是安葬一部分人的墓地。总的来说,内城以居住和举行各类活动为主,墓葬则比较少,仅有少数人被安葬在内城范围内。外城设置多处铸铜作坊、制骨作坊等王室手工业作坊,散布很多居住点、墓葬和祭祀遗迹。各类手工业作坊继续发展,祭祀活动更加普遍、规模更加庞大,随葬青铜器的墓葬增多,青铜器代表的高规格器物有制度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外城有不少普通居住点和与之相关的墓葬,手工业作坊也都分布在外城内,内城东南方向的外城区域还是祭祀遗存比较集中的地方。外城南部有3处出土铜器的地点,表明外城南部是与贵族墓相关联的一个重要区域,应当分布有高规格的“族邑”。外城内很少发现大型夯土建筑,说明居住的主要是平民和各类手工业者。从外城的总体功能区划来看,铸铜作坊区在外城南部,并且外城南部存在高规格“族邑”,可能与铸铜作坊的管理有关;制陶作坊区在外城西部边缘,工匠与作坊生死相依,也相当于一个“族邑”;外城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分布有不少居住点,应当存在若干“族邑”。外城内的这些“族邑”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特别是铸铜作坊及其相关的“族邑”,应当直接为王室所掌握。

  郑州商城在典型二里岗期晚段(二里岗上层一期或郑州商城商文化三期)达到全盛,手工业作坊仍然都安排在外城,除了内城之南的南关外铸铜作坊继续扩大生产外,内城之北新营建了紫荆山铸铜作坊,并且生产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更高;制陶作坊的生产区位南移,生产更加集中。墓地主要在外城西部和南部,铜器墓和陶器墓皆有,确认的铜器墓以外城西部居多,表明贵族死后大多葬在外城的墓地。在自发和有计划组织的双线发展过程中,郑州商城形成了很多专门的功能区划和相对稳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规模化的生产和制度化的礼仪,宫城、内城、外城等三重结构的功能区划更加清晰,全面完成了王都的城市化过程。以郑州商城为核心,中原腹地在商王朝早期几乎同步形成了一批中小型商城,如望京楼商城、垣曲商城、府城商城等,其规划理念及营造技术与王都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并且与王都保持了持续不断的文化互动。中原腹地商王朝早期这股广泛的“城市化”浪潮,是对郑州商城城市化过程的一种响应。(侯卫东,作者系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大学商文明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