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论】唐际根:殷墟是探寻中华文明之源的基点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历史评论 作者:唐际根 发布时间:2023-07-19 10:05 浏览次数:

640.gif

  殷墟展示了中国历史上青铜时代鼎盛时期的物质成就和精神面貌,是中华文明溯源的基石。

  殷墟考古的重要性体现在大量甲骨文的发现。迄今为止,出自殷墟、刻写有文字的兽骨和龟甲总数约有16万片,包括数百片完整的卜甲或卜骨。甲骨文字的内容涉及祖先庙号、祭祀活动、狩猎征伐、天文历法、气象月相、农事百工、生老病死等。殷墟甲骨文虽然碎片居多,但从考古的角度,这些刻辞甲骨是当年商朝人有意识地整坑埋藏的,表明它们是当时的档案,其文字内容是地道的“成文文献”。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虽然字体有所变化,但始终一脉相承,是目前仍在使用的“活文字”,成为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生生不息的基因和纽带。

  殷墟以实物资料证实中国社会已经全面结束“史前时代”,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然而殷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集历史之大成,更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中原文明对周边其他地区文明的影响以及对同期文明的辐射力。

  甲骨文记录了70余次与蜀国相关的占卜,殷墟发掘品中来自长江中游的硬陶瓿、长江下游的原始瓷,以及与草原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羊首刀、管銎斧、弓形器等,都体现出商王朝吸纳周边文化的博大胸怀。商文化向外辐射的背后,是社会制度、礼制思想以及生产技术的输出。与此同时,商文明也在吸收周边文化中提升自己。中原与周边地区在相互学习中融合,开启了新的文化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生动例证。

  “大邑商”繁荣于东亚之地,其时,非洲北部处于埃及新王国时期,两河流域则进入后巴比伦时代,几大文明在三千年前的地球上交相辉映。我们从殷墟读取到的信息是:商王朝成功巩固了王国社会的成果,完善了国家管理体系,发展了以青铜礼器为核心的礼制,构建了以甲骨文为特色的东方文字体系,为商王朝所代表的东亚文明注入了强大活力。当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断之后,中华文明却将生命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