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源”来如此:9000年前贾湖先民就有“微醺的快乐”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大河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8-16 08:34 浏览次数:

  酒是什么?在李白的诗里酒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畅快;在苏轼的词里酒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孤高旷远;在白居易的诗里酒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忧思难解。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社会交往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不仅是缓解情绪的一种方式,也是拉近人与人关系的催化剂。中国的酒醇厚芬芳,味美无比。中国的酒文化同样十分发达。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

  人类很早就懂得了酿造多种不同的酒类来作为日常生活的饮料,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酒来自哪里吗?其实,这一切的开始,都是源于一场“意外”。

  从狩猎到人工栽培稻,9000多年前的先民们迎来了丰收,满仓的粮食让他们开心极了,但马上迎来了一个幸福的烦恼——这么多的粮食一次是吃不完的,需要储存,怎么办呢?于是,陶器诞生了。

  先民们将吃不完的稻米、水果以及蜂蜜等食物储存在陶罐中,放置在阴凉的树洞里,经过时间以及温度的洗礼,陶罐内的食物发酵后产生了酒精,世界上最早的“发酵饮料”就出现了。

  图片来源:大河网

  贾湖不止有骨笛 还有古酒

  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至7500年,是淮河流域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遗址最重要的发现除了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乐器——骨笛,还有世界上最早的酒以及酿酒坊。

  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家从发掘的大量陶器残留物中分析研究发现,9000年贾湖人已经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其酒中含有稻米、山楂、蜂蜡等成分,在含有酒石酸的陶器中还发现有野生葡萄籽粒。

  研究发现,在温和的气候下,贾湖人把果汁和液体蜂蜜放入陶器发酵产生酒精,然后加入粳米继续发酵,最终酿造成了贾湖古酒。这一考古发现,打破了古波斯保持的酿酒纪录,并提前了一千多年,而这项研究成果,也使得贾湖成为世界酒文化的发源地。

  (原载于2023年8月11日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