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国家电影局网站发布《关于2023年8月上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其中,由漫恩(深圳)电影有限公司申报备案的动画影片《逃离大英博物馆》已获同意拍摄,其备案立项号为“影动备字〔2023〕第076号”。
记者注意到,这个动画影片与之前的热播微短剧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此前,由网络自媒体创作者创作的3集系列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全网爆火,引发国人共鸣。
“你要去的,离我们最近的博物馆到了。”这是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男主张永安对小玉壶说的一句话,也是最能引发观众共情以及观众讨论的一句话。
《逃出大英博物馆》短剧以一名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幻化出的“小玉壶”为主人公,讲述了她在记者张永安的帮助下,踏上归国之路的故事。最让观众动容的是小玉壶的出逃不为逃跑,而是为了给流落海外、被“禁足”在大英博物馆的文物们传递家书。一时间“让文物回家”的呼声在互联网上引爆。
“离我们最近的博物馆”究竟是哪里?镜头一转,当小玉壶站在了河南博物院展厅的时候,相信每一位河南人的精神都为之一振。
河南,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文明之根,华夏之源。在这片“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的土地上,河南博物院自然是离小玉壶最近的地方。
离海外文物们最近的还有我们的“中华文脉”丛书
文史观天下,诗书传后人。
书籍是中华文明薪火传承的重要载体。2020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的号召,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启动“中华文脉——从中原到中国”全媒体重点出版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出版150种多媒体出版物,打造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品牌,讲好中原文化故事和黄河文化故事,目前已出版24部相关主题的书籍。它们,同样离小玉壶带来的“家书”中那些至今思乡未还乡的文物们最近。
“中华文脉”丛书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供图
“我们选取了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六大价值符号划分出六大板块:文明之源、文化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创造、文化黄河、文化传播。到目前我们相继出版的有《河洛古国》《寻夏记》《夏王朝》《岳南大中华史》《国宝中的黄河文明》《家国黄河》等24部书籍,可以说这是集中展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丛书”,据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重点出版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肖胜介绍。
“仰韶文化的发现,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殷墟甲骨的考古发掘,将中国有考据可信的历史提前到商代;‘北京人’头骨的发现,把中华大地上的人类史追溯到50万年以前”……在《岳南大中华史》一书中,我们跟随作者笔下的文字重返“北京人”头骨、仰韶彩陶、殷墟甲骨文、三星堆等12场考古现场,倾听考古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青海省博物馆的舞蹈纹彩陶盆、甘肃省博物馆的人头形器口彩陶瓶、河南博物院的彩陶双连壶、山东博物馆珍藏的蛋壳黑陶杯、山西博物院馆藏的晋侯鸟尊、四川博物院的嵌错宴乐水陆攻战纹铜壶、内蒙古和林格尔新店子汉墓壁画、宁夏博物馆的石刻胡旋舞墓门以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三彩载乐骆驼俑,来自沿黄九省的九件文物,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它们那个时代的辉煌和历史,这是《国宝中的黄河文明》为我们带来的黄河故事。本书的主编之一、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在序言中写道:“9件文物,9个故事,从繁盛的汉唐帝国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从黄河源到入海口,我们试图勾勒黄河文明发展演进的轨迹,但是无论如何,这只能是冰山之一角。黄河文明的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代代书写。然而透过这9件文物,似乎我们又触摸到了黄河文化的根与魂。”
“5000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有3000多年的核心地带是在河南。中国83个朝代,494个皇帝,其中20多个朝代200多个皇帝都在河南这个区域。所以河南文化底蕴厚重,我们的选题都是从探源的角度,寻找各种符合来阐释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据李肖胜介绍,作为能够集中展示中华文明探源的丛书,“中华文脉”丛书起步早、成规模,启动后每年以15本的进度朝前推进,是中华文明“从中原到中国”的最佳诠释。
碎片化表达不是贬义词 更是一种传播需求
截至发稿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仅抖音平台播放量达3.8亿次。自来水一样的流量和话题,让大家见识到网络传播力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思考。
李肖胜以“中华文脉”丛书为例:“我们的丛书要求的是专业话题,大众化表达。首先我们聚集了一批名家、大家、畅销书作者,其次作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我们同样不缺话题、选题。合适的话题,合适的作者,我们的丛书如何让更多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看到?如何让他们喜欢上这些书籍,进而自发地去宣传、传播我们的丛书?”
中原大地传媒重点出版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李肖胜接受采访 马家明 摄
“在营销宣传上的年轻化、碎片化传播,把‘中华文脉’丛书中的内容碎片化表达”,李肖胜举例说,比如《岳南大中华史》,如果把整部书拆分,12个考古现场单独成篇,首先满足了读者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快速浏览、快速知道。其次也方便了图书更好地融合出版、立体化宣传。在李肖胜看来,很多时候,“碎片化表达”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不是读的浅,浮光掠影,而是一种传播的需求。
2023年6月份,在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重点出版工程办公室统筹指导大象出版社、省新华书店开辟“中华文脉”丛书专场直播、与抖音达人展开合作、同时邀请诸如《岳南大中华史》的作者岳南等名人大家现场分享写作背后的故事。一系列组合拳下来,让“中华文脉”丛书在展会上大放异彩。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以大象出版社为例,书博会期间,共举办4场书展直播,直播间流量与销售均超预期,成交额达16.2万元。
据李肖胜介绍,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在后来的大型、高规格展会中,这种尝试都收到很好地效果。通过数据复盘,也可以看出,作为全媒体重点出版工程,“中华文脉”丛书中销量可观的都是在融合出版方面相对成功的。李肖胜坦言,在融合出版方面,我们探索的空间还有很大,“我们要继续转变思维方式,转变思想,在深化出版改革上才能走在前列。”
(原载于2023年9月28日《河南青年时报》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