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楚式青铜器的瑰丽,探鬼脸钱的秘密。
近日,“荆楚山河 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拉开帷幕。作为2023洛阳河洛文化旅游节活动之一,该展览通过117件(套)荆州博物馆收藏的精美文物,展现楚国从西周成王始封至秦始皇灭楚统一中国的800余年间,逐渐由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土不过同”的小诸侯国发展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的历史。
"本次展览由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荆州博物馆主办,分为“钟鸣鼎食”“坚甲利兵”“日常器用”“荆山美玉”“丹漆流韵”五部分,分别介绍了楚国的礼仪、军事、日常生活和以玉器、漆器为代表的典型器物。"
今天,洛洛为您挑选其中几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器物,一起先睹为快。
楚式青铜器
>>看点:形制独特
走进展厅,20余件大大小小的青铜器颇为惹眼。其中,既有寻常百姓使用的食器、酒器,也有用于祭祀的礼器。现场工作人员介绍,楚式青铜器把不同的技术在同一器物上巧妙应用,凭借设计上的巧思、工艺上的精密、视觉上的瑰丽,成为中国青铜史上的重要篇章。
与中原地区庄重、严肃的礼器相比,楚式青铜器更显清新活泼、情趣盎然,形制上也有创新。例如,此次展览的铜小口鼎,仅在楚国和受楚文化影响较深的诸侯国(如曾国和蔡国等地)存在,且一般见于高级贵族墓葬之中。根据青铜器铭文,这类鼎也称为“汤鼎”或“浴兴”。所谓“汤鼎”应是用来煮肉汤的鼎,属于盛放食物的器物;而“浴兴”之鼎则应是烧煮盥洗用的盛热水或开水的鼎,属于水器类别。
战国时期,楚地流行以鼎、敦、壶为主的礼器组合。楚国有“偶鼎制度”,即铜鼎制作和使用时皆依偶数成组,同组鼎的形制、大小、花纹一致,普遍见于折沿鼎、箍口鼎和子母口鼎。
虎座鸟架悬鼓
>>看点:楚地特有
楚国在祭祀祖先、占卜战事凶吉、宴享等重大祭仪典礼上,都必用编钟乐舞。在展览现场,大家可以看到一套编钟的复制品。
工作人员介绍,楚国的编钟大多数为“一钟双音”,即在敲击钟的正鼓和侧鼓时能发出两个不同的音频,乐师将不同类型的钟按照大小顺序、音阶依次编排,并将其悬挂或安装在特制的编钟架上进行演奏。这套编钟共32件,文物的主人是楚国封君——邸阳君番勫的夫人。
展厅内还有一件颇具楚地特色的乐器——虎座鸟架悬鼓(复制品)。悬鼓以两只昂首卷尾、四肢曲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站立一只引吭高歌的鸣凤,两凤中间悬挂一面大鼓,充满动态之美。因为这种悬鼓仅出土于湖北、湖南、河南等楚地的贵族墓葬,所以被看作荆楚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楚国货币蚁鼻钱
>>看点:“鬼脸钱”
在展览的“日常器用”部分,大家可以看到楚国专用的蚁鼻钱。与我们常见的圆形铜钱不同,这种钱币仿制海贝形状制成,因为上面刻有形似鬼脸的符号或文字,所以又被俗称为“鬼脸钱”。仔细看来,蚁鼻钱比人的指甲还要小,一个个“鬼脸”给它们增加了几分喜感。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钱币?有专家推测,楚国沿用了早期流行的贝币,并在铸币的过程中,改用青铜铸造,从而让货币更结实,流通时间更长久。于是,小巧且方便携带、纹饰优美的蚁鼻钱应运而生。
楚国美玉
>>看点:造型别致
《完璧归赵》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故事中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就出自楚国。在楚国的贵族墓葬中,考古人员也发现了大量种类繁多、造型别致、制作精美的楚国玉器。在本次展览现场,观众可以看到多件来自楚地的玉璧、龙形玉佩、玉珩等。
工作人员介绍,楚人素有尊龙崇凤的传统,楚式的龙形玉佩也较有特色,其特点是龙身整体一般呈“W”形,拱背似“凤”字形,龙身不同部位饰弯钩形简化的凤首。
除了精美文物,观众在展览现场还可以看到曾入围2023年希腊国际动漫节、2023第二届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的优秀国产动画片《屈原》,借助屈原的视角,综观东周时期诸侯争霸下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参观指南
博物馆地址:洛阳市偃师区斟鄩大道1号
展览时间:持续至2024年1月7日
特展地点: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楼临1展厅
咨询电话:0379-6509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