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河南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清查建账建档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馆未定级藏品2992件/套(86947件)通过市级专家初步鉴定、省级专家复核,新增二级文物14件/套(33件),三级文物49件/套(72件)、一般文物2711件/套(86595件),包括青铜器、玉器、瓷器、骨器、书法、绘画、墓志等。2023年,因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安阳民俗博物馆整体并入安阳博物馆,接收原安阳民俗博物馆文物3953件,其中二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117件,一般文物3835件。
目前,安阳博物馆文物藏品总数达17509件/套(104259件),种类丰富,类别齐全,包括石器、骨器、甲骨、青铜器、玉器、瓷器、书法、绘画、石刻、墓志、民俗文物等,时代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能够全面涵盖历史发展脉络。
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信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下一步,安阳博物馆将持续做好文物藏品的保护管理和研究阐释,通过举办特色展览和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将博物馆藏品及其背后的历史知识呈现给观众,更好的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增部分珍贵文物简介:
商代玉琮
该琮为黄绿色,整体素面,打磨平整光滑,形制规整。为外方内圆矮体玉琮。上下有短射,琮体大面积受沁。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状玉器,也是重要的玉礼器。有人认为它的形制象征着古人意识中的“天圆地方”。殷墟地区玉琮的形制与良渚文化发现的玉琮基本相同,应该是承继良渚文化而来。
商铜方鼎
该方鼎为青铜质,器口方唇,折沿外撇,四角饰矮扉棱,器身四面均饰精美纹饰,口沿下为一组二只长尾凤鸟纹,器壁两侧及下部饰一周双行乳钉纹。器内壁中部铸有阴文铭文,经专家推测应属族氏铭文“执”字。
汉绘彩陶伎乐俑
该套伎乐俑1套19件。以陶质取材,白衣绘彩。分为奏乐俑、聆听俑、击掌俑和舞蹈俑、倒立俑等多种类型。吹奏俑,双手高抬相握放于口中作吹奏状;吹排箫俑,左手持排箫作吹奏状,右手平伸;击掌俑,双手抬起,掌心相对作击掌状;舞蹈俑,一胡人俑双臂上举,掌心向上,单腿高高翘起,头侧向一边作舞蹈状;倒立俑,倒立即拿大顶,一俑双手着地举足倒立,头部抬起,作“拿大顶”表演状。该套伎乐俑不仅为研究汉代雕塑、造型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材料,也为研究汉代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例证。
西汉“南陵少斗”铜量
该器为青铜质,筒状,口微敛,一侧有环柄,底部内凹,有一“△”记号,中部有范铸的范线痕迹。器外壁有针刻铭文“南陵少斗”,刻画浅细。这件自铭“南陵少斗”的汉代量器,不仅以实物说明汉代大小斗制度的存在,同时确定了小斗的确切量值,对于汉代度量衡制度研究具有殊为重要的意义。
隋青釉镇墓兽
这2件镇墓兽均作蹲坐状,昂首挺胸, 肩部有翼,前腿直立, 后腿蹲坐,一为兽面,头上有角,一为人面。镇墓兽一般放置于墓门口,作用是镇墓避邪,保护死者,故形象狰狞凶猛,以具威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