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贵族的生活有多富足?早在2000年前,富有的秦人就已经在伞箍和酒器上“镶嵌”了金银。
1991年,在三门峡火电厂考古工地里,出土了一枚错银铜伞箍。它刚出土的时候,通体布满铜锈,发掘者以为只是一件普通器物,定名为“筒形器”,后经除锈,发现了精美的错银纹饰。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保管室主任上官荣光介绍,伞箍是车马器的一种,一般认为是专门用在车伞上做支撑用。铜管表面带华丽纹饰,采用错金银工艺。最早在东周墓葬中已有发现,在西汉的贵族墓葬中出土最多。
这枚错银铜伞箍呈圆筒状,上下两端均带箍,器身通体布满错银纹饰,中部主题纹饰为仙山及几何云纹,点缀花豹、野猪、禽鸟等动物纹饰;上端箍呈圆形,其上间隔错日纹、卷云纹、心形纹、三弦纹;下端箍棱角分明,其上错三组变形几何纹。
错银铜伞箍上的动物纹饰生动形象,充分展现了秦汉时期工匠高超的技艺,在酒器上,也能见到错金银工艺的身影。
1995年,在三门峡湖滨区秦人墓里,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卮,它出土时通体布满铜锈,饱经风霜,发掘者以为是一件普通的文物,后经除锈,重新散发光彩。
上官荣光介绍,卮是酒器中的一种,带盖,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是秦汉时期的常用饮酒器。考古发掘出土的卮材质多样,有陶、铜、银、玉、漆等。汉代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凡遇婚丧嫁娶,送礼待客,无不用酒,无不饮酒。
“展出的这件卮弥足珍贵,采用错金银技术,器身相间错金和错银图案,错金为两周三角纹纹饰,错银为三周首尾缠绕虺纹。盖子上刻画纹饰,中央为长尾神鸟,外部环绕三只。”上官荣光说。
目前,错银铜伞箍和错金银铜卮正在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秦风汉韵靓崤函秦汉文物展”上展出,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