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时期的石浮雕造像、唐代的石雕菩萨头像、近些年从海外回归的高树龛佛头……”
1月9日,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由龙门石窟研究院与该馆联合主办的跨年特展《近观龙门——龙门石窟百年发现与保护成果展》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品味。
“作为一个老洛阳人,能看到这么多龙门石窟的文物被保存下来,真的很欣慰!”今年50多岁的刘阿姨说。
“此次特展包括印象龙门、遗产保护、考古发掘、再现辉煌四个部分,共展出文物藏品50余件,包括近四十多年来龙门考古发掘出土的各类石刻雕像、流失海外又荣归故里的流散龙门文物、'龙门四品'书法等精美石窟拓片。”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展品包括佛像、菩萨、天王、狮子等丰富的石刻种类,从多角度展示龙门石窟的艺术魅力,其中,多件文物为洛阳首次展出。
在特展上,顶端新闻记者看到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万佛洞前室南壁S17观世音像龛)的虚拟修复及彩色复原模型,处处彰显着数字技术的“神奇”。
据悉,借助数字化、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龙门石窟研究院开辟了流散文物数字回归的新路径,开创“数据聚合”的流散文物保护利用“龙门模式”,实现流散文物和造像遗存的身首合一、复位合璧。
据介绍,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