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新 | 中秋节特展——“中秋两三事”临展、至圣孔子
—孔子生平事迹明版彩绘画展
字体大小: 新闻来源:濮阳市博物馆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9-15 11:50 浏览次数:

  01中秋两三事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敬,由上古时期秋夕祭月演化而来。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处所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可以说源于上古时期,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风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传播至今,经久不息。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中秋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积淀,成为了家家户户共庆团圆的美好时刻。我馆在中秋节来临之际举办“中秋两三事”临时展览,将带领观众深入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名画等,一同探索这个充满温情与浪漫的节日。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5日

  展览地址|濮阳市博物馆广场

9481163573876236

  濮阳市博物馆

  02至圣孔子—孔子生平事迹明版彩绘画展

  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十四年,居卫十年,晚年归鲁兴学,纂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

  《孔子圣迹图》通过一幅幅连环画,一段段史实,为大家展示了孔子从少时立志到晚年兴学,从诲人不倦到圣集大成,波折起伏,却又坚定从容的一生。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因此,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成就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我们加以继承和发扬。此三十六幅图,以绘画解说的方式向世人展现先师孔子的善德懿行、人文内涵及其广博深远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孔子的崇仰之意。

  孔子传奇的一生,他究竟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周游列国十四年,他究竟亲历了什么?让我们从《孔子圣迹图》中找到答案。该图全套共三十六幅,将孔子从诞生、求学、授徒到周游列国、晚年归鲁等关键节点一一呈现,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让我们跟随《孔子圣迹图》一起去寻找孔子的踪迹。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大哉孔子!

  展览时间|2024年9月16日

  展览地址|濮阳市博物馆一楼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