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开幕。
石窟寺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存,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文化记忆,见证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石窟寺保护利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让石窟寺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赓续传承,8月19日至21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河南洛阳举办。
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19日在洛阳开幕。来自美国、英国、柬埔寨、新加坡、日本等1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内石窟寺保护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中国石窟寺保护已历经80余年风雨征程,经历了看守式保护阶段、抢救加固保护阶段、科学保护阶段。”开幕式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当前中国石窟寺保护正在经历从“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的跨越式发展阶段。“气候环境变化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加剧,让石窟寺保护工作极具挑战性。我们应该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需要以更强大的保护力量、更有效的管理、更紧密的全球协作,积极面对这场挑战。”
论坛期间,与会国内外专家和青年学者将聚焦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实践创新”“石窟寺考古研究与价值深度阐释”“石窟寺保护管理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等议题,分享石窟寺保护前沿实践与理论成果。
在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一场和水害斗智斗勇的“战争”已经持续多年。裂隙渗水,可诱发岩体失稳、表层风化、盐析结晶等多重病害,对文物安全与长久保存造成严重威胁。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开幕。
8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承办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开幕。
8月21日,为期3天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闭幕。论坛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以“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传播”为主题,举行了石窟寺保护理念与实践、石窟寺考古研究与价值阐释、石窟寺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三大专题报告,以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石窟石刻专业委员会年会、青年论坛等活动。
千年石语今朝和鸣8月19日为期3天的“2025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洛阳启幕以“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为主题,汇聚全球文化遗产专家及机构代表,共商石窟寺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这次论坛,既是一场向世界展示中国石窟寺保护成就的盛会,也是一次人类文明齐心携手护瑰宝的庄严约定,必将为全球石窟寺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激发新活力、注入新动能。